2022-01-16 11:50发布
想考教育学硕士,需要复习什么
想考教育学硕士,需要复习什么 考研的人数年年攀升,反映的不仅仅是大学生就业的困难,很大程度上也形成了一种不理智的考研风。很多人根本就不清楚自己为什么要考研,只是看见身边的同学都决定考,自己也就跟着大队走,其实这是很不理智的。首先,大多数人考研仅仅是为了缓解就业压力,或是给自己一个更高的就业平台。但如果仅仅是为了就业,那并不是所有专业都有必要去考研。且不论不计其数的人辛苦一年后竹篮打水一场空,反倒是错过了很多宝贵的就业机会,哪怕就是有幸考上了,三年之后又是怎样一种就业光景谁又能笃定呢?我认为只有自己真心实意的想读研深造,或是自己本科所学专业实在难以就业再确定考研。要记住读研不是唯一的路,也不一定是必要的路,更不是万能的路。其次,纯粹来自外界的学习动机是不可能持久的,而考研是一场艰苦的持久战,盲目的跟风考研几乎不可能坚持到最后。二、尽早确立报考院校及专业在考研中,像我这样的三跨考生(跨地区、跨学校、跨专业)并不少见,我们的考取难度可想而知。经过慎重考虑后决定考研的同学就一定要尽早决定报考院校及专业,尽早复习。我大二下学期就基本确定必须考研,咨询勤思后,将考研目标定在了北师教育学,这对于我来说是个极大的挑战,所以我从大三上学期开始就着手进行全面复习。近两年来,我从未考虑过更改报考目标,一直坚持到最后上考场。不少考生到了大四才决定考研,起跑就输了一大截。此外,很多人对于报考院校和专业总是徘徊不定,像我们教育学这种统考学科还好,对于大多数专业来说,不同院校考试指定教材是不一样的,变更一次报考目标相当于要重新开始一次,后果可想而知。当然,对于跨考者,压力大是再也正常不过的事情,但也没有必要为此过于耿耿于怀,对于有些专业,老师反而很喜欢跨考生。我们要为跨考付出更多努力,但也不能因跨考或是自己的“出身”而感到自卑。三、心态很重要真心决定考研的人,大多必定都会全力以赴,就个人智力来说也不会差异到决定成败。我认为影响最终成败的最重要因素是心态!就决定阶段而言,要给予自己准确定位。如果打算报考一流学校(比如北师),那就要做好最坏的打算。如果要求自己必须考上那就最好根据个人能力理智选择目标。在选择学校上千万不要因攀比心而不切实际的乱决定。不要逞一时之能,考上了才是王道。就复习阶段而言,不要过于急功近利。要按照个人实际情况拟定可行的复习计划(我认为他人的复习计划只能作为参考,必须要制定一份最适合自己的),然后严格按照计划有条有理的步步前行,戒骄戒躁,防止一曝十寒。永远要记住走自己的路,不要总去管别人怎么样,切记我们只能决定自己,决定不了别人,与其把时间浪费在关注别人复习的怎么样了不如自己多看两面书。就考试两天而言,要记住不到最后一刻,胜败都未定。不要因为有一门考得很满意就得意洋洋,对于后面的考试疏忽大意,也不要因为有一门考得不理想就自暴自弃,甚至弃考。我考完英语的时候就差点弃考,幸亏我还是理智的考完了专业课,否则一出分发现自己过了线岂不撞墙?四、教育学专业课复习心得1.泛而精教育学统考只有指定大纲,并没有指定教材,市面上所推荐的那些书只是大多数人公认的权威教材,但如果考题中出现了超出这些教材的内容并不一定就算超纲,因为命题唯一标准只有大纲。所以有足够准备时间的考生最好广泛阅览比较权威的教育教材,不能只限定在一两本最通用的教材上。文科性质的考试,看的书越多,知识面越广,答起题来才能胸中有丘壑,做到游刃有余。我建议要多看书,但也并非毫无重点的乱看瞎看。首先必须选择权威教材,千万不能听风就是雨,随便看到一个“阿猫阿狗”的观点就往卷子上答。看书过程中要切记样样通则样样松,不要一味贪多,而要做到熟读精思,尤其公认的那几本教材必须彻底看熟,其他教材只是作为补充阅读,没必要也一遍遍反复的看,没有这么多精力,也没有这个必要。对于时间比较紧的考生,我建议直接专心读透那几本最通用的教材,每本书都看个皮毛不如熟读一两本。 3.先理解,后记诵要先通读各科教材,然后再对照着大纲有所偏重的多次阅读教材,最好勤做笔记。前期注重理解,不要过于急功近利的太早就进行记忆工作,等到对于教材内容有了个提纲挈领的把握之后背起来要轻松得多。个人认为文科性质的东西必须要背,比如12年的教育史论述题,如果连春秋战国的各派教育观点都没有准确的记忆,那是不可能很好的完成这道题的。当然也要避免走向另一个极端,就是一字一句的背,恨不得把几本书一字不漏的背下来,这是不可能的事情,也是没有必要的。重要的是理解,而仅是将某些关键内容做提纲式记忆,以便答题时不会漏点。但只要观点切中,表述不一定非得按照原文一字一句的写,而且考试中心给出的答案也不一定就是那几本通用教材上的原话。4.多看书,少做题我觉得文科性质的学科,多把时间放在看书上,知识点熟悉了答什么题都能手到擒来。很多考生(尤其是像我这样的理科生),习惯了应付高考的那种题海战术,书没看熟就没完没了的做些市面上粗制滥造的练习题,这是本末倒置的做法!做题只是用来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知识点都不记得就不停的做题,除了浪费资源就是浪费时间。其实研究过往年真题的考生就会发现,市面上几乎没有任何一家的练习题与考研真题相似,更别说是押中原题。所以我认为多做不如多看多背,等到了十一月份的时候专心做几遍真题,真题才是宝!4. 关于押题在考前一个月可以通过对往年真题的研究推测一些命题走向,自己尝试押点题。更加重要的是要研究考试中心给出的往年真题标准答案设置特点。其实与其说是押题倒不如说是押知识点。最重要的知识点年年考(切记千万不能认为往年考过的知识点今年就一定不考!),重要知识点换着考,冷点知识轮着考。押题的目的是为了在冲刺阶段有的放矢,而非将押题看做投机行为。对于市面上的那些所谓押题卷,大家只能当做考前练手。无论押题卷广告吹得多么天花乱坠,大家都别把押题当做灵丹妙药。平时踏踏实实地把大纲要求的内容学瓷实才是最重要的,也是最可靠的。5. 正确看待辅导班的作用很多考生都问专业课有没有必要报辅导班,我认为这个问题因人而异。比如对于没有任何专业基础的跨考者来说,有个辅导班进行辅导当然能少走弯路。但是对于辅导班的作用要有清醒的认识,辅导班只是用来辅导的班,它起的作用是导师,是助手,最终上考场的是自己。参加辅导班要注重的是跟着老师理清思路脉络,掌握答题技巧。辅导班课时有限,想指望上那几天课就能考上研那是根本不切实际的。所以视个人情况选择辅导班,然后要正确利用辅导班。由于我是跨专业考教育学,目标又是教育学的最高学府——大,所以,我在大二的时候就报了勤思的高分保过VIP,提前一年享有了常规课程,对教育学考研的知识点有了初步的了解。去年三月份给我安排了丽梅学姐做我的辅导员,她会分不同的时间把阶段计划发给我,我都严格按照她说的去复习,看书。这里还是我前面说的,辅导员对我们的辅导是帮助我们,但是不是代替我们,所以,大家一定要注意,不能依赖辅导员,该自己做的事就得你自己去做。对于过了初试的同学,我倒是非常推荐报一个勤思的复试辅导班。模拟复试虽然让我提前到北京,对花了几天的住宿费,但是不枉此行呀,在这里真的很感谢勤思!复试技巧书上是看不到的,光看些网上的帖子也只能是纸上谈兵,只有参加模拟复试才能真正发现自己到底有多少不足。 以上是个人的一些粗浅见解,希望能给各位备战14年考研的学弟学妹们有所帮助
最多设置5个标签!
想考教育学硕士,需要复习什么 考研的人数年年攀升,反映的不仅仅是大学生就业的困难,很大程度上也形成了一种不理智的考研风。很多人根本就不清楚自己为什么要考研,只是看见身边的同学都决定考,自己也就跟着大队走,其实这是很不理智的。首先,大多数人考研仅仅是为了缓解就业压力,或是给自己一个更高的就业平台。但如果仅仅是为了就业,那并不是所有专业都有必要去考研。且不论不计其数的人辛苦一年后竹篮打水一场空,反倒是错过了很多宝贵的就业机会,哪怕就是有幸考上了,三年之后又是怎样一种就业光景谁又能笃定呢?我认为只有自己真心实意的想读研深造,或是自己本科所学专业实在难以就业再确定考研。要记住读研不是唯一的路,也不一定是必要的路,更不是万能的路。其次,纯粹来自外界的学习动机是不可能持久的,而考研是一场艰苦的持久战,盲目的跟风考研几乎不可能坚持到最后。二、尽早确立报考院校及专业在考研中,像我这样的三跨考生(跨地区、跨学校、跨专业)并不少见,我们的考取难度可想而知。经过慎重考虑后决定考研的同学就一定要尽早决定报考院校及专业,尽早复习。我大二下学期就基本确定必须考研,咨询勤思后,将考研目标定在了北师教育学,这对于我来说是个极大的挑战,所以我从大三上学期开始就着手进行全面复习。近两年来,我从未考虑过更改报考目标,一直坚持到最后上考场。不少考生到了大四才决定考研,起跑就输了一大截。此外,很多人对于报考院校和专业总是徘徊不定,像我们教育学这种统考学科还好,对于大多数专业来说,不同院校考试指定教材是不一样的,变更一次报考目标相当于要重新开始一次,后果可想而知。当然,对于跨考者,压力大是再也正常不过的事情,但也没有必要为此过于耿耿于怀,对于有些专业,老师反而很喜欢跨考生。我们要为跨考付出更多努力,但也不能因跨考或是自己的“出身”而感到自卑。
三、心态很重要真心决定考研的人,大多必定都会全力以赴,就个人智力来说也不会差异到决定成败。我认为影响最终成败的最重要因素是心态!就决定阶段而言,要给予自己准确定位。如果打算报考一流学校(比如北师),那就要做好最坏的打算。如果要求自己必须考上那就最好根据个人能力理智选择目标。在选择学校上千万不要因攀比心而不切实际的乱决定。不要逞一时之能,考上了才是王道。就复习阶段而言,不要过于急功近利。要按照个人实际情况拟定可行的复习计划(我认为他人的复习计划只能作为参考,必须要制定一份最适合自己的),然后严格按照计划有条有理的步步前行,戒骄戒躁,防止一曝十寒。永远要记住走自己的路,不要总去管别人怎么样,切记我们只能决定自己,决定不了别人,与其把时间浪费在关注别人复习的怎么样了不如自己多看两面书。就考试两天而言,要记住不到最后一刻,胜败都未定。不要因为有一门考得很满意就得意洋洋,对于后面的考试疏忽大意,也不要因为有一门考得不理想就自暴自弃,甚至弃考。我考完英语的时候就差点弃考,幸亏我还是理智的考完了专业课,否则一出分发现自己过了线岂不撞墙?四、教育学专业课复习心得1.泛而精教育学统考只有指定大纲,并没有指定教材,市面上所推荐的那些书只是大多数人公认的权威教材,但如果考题中出现了超出这些教材的内容并不一定就算超纲,因为命题唯一标准只有大纲。所以有足够准备时间的考生最好广泛阅览比较权威的教育教材,不能只限定在一两本最通用的教材上。文科性质的考试,看的书越多,知识面越广,答起题来才能胸中有丘壑,做到游刃有余。我建议要多看书,但也并非毫无重点的乱看瞎看。首先必须选择权威教材,千万不能听风就是雨,随便看到一个“阿猫阿狗”的观点就往卷子上答。看书过程中要切记样样通则样样松,不要一味贪多,而要做到熟读精思,尤其公认的那几本教材必须彻底看熟,其他教材只是作为补充阅读,没必要也一遍遍反复的看,没有这么多精力,也没有这个必要。对于时间比较紧的考生,我建议直接专心读透那几本最通用的教材,每本书都看个皮毛不如熟读一两本。 3.先理解,后记诵要先通读各科教材,然后再对照着大纲有所偏重的多次阅读教材,最好勤做笔记。前期注重理解,不要过于急功近利的太早就进行记忆工作,等到对于教材内容有了个提纲挈领的把握之后背起来要轻松得多。个人认为文科性质的东西必须要背,比如12年的教育史论述题,如果连春秋战国的各派教育观点都没有准确的记忆,那是不可能很好的完成这道题的。当然也要避免走向另一个极端,就是一字一句的背,恨不得把几本书一字不漏的背下来,这是不可能的事情,也是没有必要的。重要的是理解,而仅是将某些关键内容做提纲式记忆,以便答题时不会漏点。但只要观点切中,表述不一定非得按照原文一字一句的写,而且考试中心给出的答案也不一定就是那几本通用教材上的原话。4.多看书,少做题我觉得文科性质的学科,多把时间放在看书上,知识点熟悉了答什么题都能手到擒来。很多考生(尤其是像我这样的理科生),习惯了应付高考的那种题海战术,书没看熟就没完没了的做些市面上粗制滥造的练习题,这是本末倒置的做法!做题只是用来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知识点都不记得就不停的做题,除了浪费资源就是浪费时间。其实研究过往年真题的考生就会发现,市面上几乎没有任何一家的练习题与考研真题相似,更别说是押中原题。所以我认为多做不如多看多背,等到了十一月份的时候专心做几遍真题,真题才是宝!4. 关于押题在考前一个月可以通过对往年真题的研究推测一些命题走向,自己尝试押点题。更加重要的是要研究考试中心给出的往年真题标准答案设置特点。其实与其说是押题倒不如说是押知识点。最重要的知识点年年考(切记千万不能认为往年考过的知识点今年就一定不考!),重要知识点换着考,冷点知识轮着考。押题的目的是为了在冲刺阶段有的放矢,而非将押题看做投机行为。对于市面上的那些所谓押题卷,大家只能当做考前练手。无论押题卷广告吹得多么天花乱坠,大家都别把押题当做灵丹妙药。平时踏踏实实地把大纲要求的内容学瓷实才是最重要的,也是最可靠的。5. 正确看待辅导班的作用很多考生都问专业课有没有必要报辅导班,我认为这个问题因人而异。比如对于没有任何专业基础的跨考者来说,有个辅导班进行辅导当然能少走弯路。但是对于辅导班的作用要有清醒的认识,辅导班只是用来辅导的班,它起的作用是导师,是助手,最终上考场的是自己。参加辅导班要注重的是跟着老师理清思路脉络,掌握答题技巧。辅导班课时有限,想指望上那几天课就能考上研那是根本不切实际的。所以视个人情况选择辅导班,然后要正确利用辅导班。由于我是跨专业考教育学,目标又是教育学的最高学府——大,所以,我在大二的时候就报了勤思的高分保过VIP,提前一年享有了常规课程,对教育学考研的知识点有了初步的了解。去年三月份给我安排了丽梅学姐做我的辅导员,她会分不同的时间把阶段计划发给我,我都严格按照她说的去复习,看书。这里还是我前面说的,辅导员对我们的辅导是帮助我们,但是不是代替我们,所以,大家一定要注意,不能依赖辅导员,该自己做的事就得你自己去做。对于过了初试的同学,我倒是非常推荐报一个勤思的复试辅导班。模拟复试虽然让我提前到北京,对花了几天的住宿费,但是不枉此行呀,在这里真的很感谢勤思!复试技巧书上是看不到的,光看些网上的帖子也只能是纸上谈兵,只有参加模拟复试才能真正发现自己到底有多少不足。 以上是个人的一些粗浅见解,希望能给各位备战14年考研的学弟学妹们有所帮助
一周热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