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1-16 11:50发布
学校如何做好小学数学教学研究
学校如何做好小学数学教学研究 1、学校如何做好 小学 数学教学研究学校如何做好小学数学教学研究 众所周知,受学生升学、家长观念等各方面影响,大多数学校都以分数作为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从而也就将学生成绩作为考核教师的主要标杆。今天,朴新小编给大家带来数学教学的技巧. 教师要明确教学目标 目标是行为的准则与归属,有了明确的目标,才能更好的组织教学工作。所以作为新时期的教师,我们应该转变过去只重知识传授的教学,因为新课程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一体的教学目标。体现了数学教学不仅只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获得的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应用技能;体会数学与人类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的价值,加强对数学的理解,对学习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和决心。如我在教学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10的认识”时,通过课件演示教材P64主题图,我引导学生多角度观察,数出10个人、10只鸽子,通过比一比,填一填等数学实践活动,学生经历抽象10的过程,感受10的组成,培养10的数感,形成和建立数10的概念,让学生在充分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完成数学抽象,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都有所发现,有所认识与提高,使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兴趣,体会数学语言的简洁美、数的抽象美。教师要强化课程内容 新时期的教学不再是墨守陈规,不再只是单单以课本为最终归属,另外与传统小学数学教材相比,新课程对小学数学教材做了重大变革,其突出了:注视学生的生活经验、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创造良好的课程环境;倡导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创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为了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所学的数学知识都必须是我们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所以每一小节数学知识的出现,教材都提供了具体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取数学知识。为了“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教材提供了大量的让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素材,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通过数学活动获得数学知识。倡导自主的、多样化的学习。如在关于“9加几”的课程时,“有几瓶牛奶”(9加几),课本给出两筐牛奶实物图(一筐9瓶,一筐4瓶),通过学生提问题,得出算式9+4。在计算9+4时得多少时,学生可以通过直接数瓶子得出:9+4=13;或者把牛奶用小棒代替,数小棒得出9+4=13;或者将4分成1和3,先算9加1得10,再算10加3得13,即9+4=13;或者把9分成6和3,先算6加4得10,再算10加3得13,即9+4-13,或者直接用10加4得14,再用14减去得13,即:9+4=13……总之,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探讨出“9加几”的计算方法,在鼓励计算方法多样化时,实现计算方法最优化。练习题型设计上也充分考虑了一些开放题型,为了使学生喜欢数学,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教材引入了小学生特别喜欢的卡通人,“智慧老爷爷”、“笑笑”、“淘气”,教材中很多问题的设计都富有弹性,使不同学生都在不同程度上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产生学好数学的信心。2、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有效性的保障――课堂导入。所谓导入,就是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中转入课堂教学之中,让学生主动发现问题,然后主动学习。课堂教学中有几个导入方法,第一,温故知新法,在讲解新知识时,先让同学们回顾下以前的相关定理公理,然后在讲解新课,这样就同时掌握了两个知识点。第二,比较法。在讲解新课时可以将新课的知识与以前所学知识做一个横向对比。第三,亲自动手法。比如在讲正方体的切割问题时,就可以让同学们用类似的正方体比如橡皮,做一些实际的切割,可以更清楚的掌握知识,快乐的学习,使学生享受到发现真理的快乐。第四,提出疑问法。在讲一些实际应用题时,可以提前给同学们设计疑问,比如路程问题,可以让同学下课回家的路上细心的留意一下时间和速度的计算。有效性的保障――课堂小组合作。这个社会是合作的社会,课堂教学也不例外。课堂上的小组合作可以让同学们在合作中体验竞争。在小组合作中要注意进行合理的搭配,让成绩好点的学生和稍微差点的学生相互帮助共同进步,任务的布置要合理,不能太简单或太复杂。要注意小组与老师之间的讨论,独立思考与相互借鉴都要在课堂上完成。有效性的保障――课堂提问。 整个课堂中,最显师生之间互动的也许就是教师提问,学生回答阶段。这是教师教学的主要方法。通过提问,可以让学生温故而知新,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所以,教师要设计好提问的方式,首先要带有目的,教师要知道提问的这个问题到底要让学生知道哪个知识点。其次问题要有适当的度。设计问题不能太难也不能太简单,要深入浅出,慢慢开导同学们的思维。再次,提问不是像个别同学提问,而是要面向全体学生。课堂不是当今的"家教一对一"课模式,而是整体互动的模式。因此,在课堂教学时候要调动同学们整体积极性,而不是一两个同学的积极性。3、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巧设疑问,诱发积极思维教师要在极平常的生活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在学生不知中激出欲知,学生有了求知欲望,就能主动积极地去求取知识,不能从中体会到探索的愉快,成功的喜悦。如教学“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时,举例:一筐苹果30千克,求3筐苹果多少千克?列式是30×3,意义是求3个30千克的和是多少,如果求2/3筐苹果是多少千克?列式是30×2/3,那么,能说它的意义是求2/3个30千克吗?再如,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情境:要把36本课外读物分给三个小组,第一组分得三分之一,第二组分得六分之二,第三小组分得九分之“知易行难”。有效教学给当代的教育注入了活力,带来了生机。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关注学生,激发学生求知的潜能和动力,把填鸭、灌输的课堂转变为合作探究、积极参与的课堂,力求课堂实现有效教学。 教活知识,使抽象变具体数学知识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和应用的广泛性。数学知识的这一特点,使它像一根加工、镶嵌得十分精美的闪闪发光的金链,这根金链条在哪里都价值连城,但要掌握它却不容易,这就需要教师把各个知识点找出来,然后按照他们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分析出哪些是新旧知识的衔接处,哪些是思考问题的转折处。哪些是承上启下的过渡处,哪些是归纳知识的关键处。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思考、研究用什么方法去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常言道:优秀的教师功夫用在课外,课前已经成竹在胸,所以在课堂上才能挥洒自如左右逢源、灵活多变。 例如,在教学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时,出示下面的题目:9.66÷4.2让学生计算,当学生按除数是整数的方法计算,碰到商的小数点的位置难以确定的矛盾时,设计这样的提问:我们学习了除数是整数的除法,那么,能不能想办法把除数变成整数呢?这正是思考问题的转折处,同时又是新旧知识的衔接处和承上启下的过渡处,由于教师的问题提到了“点”子上,学生豁然开朗,问题一下子得到了解决。4、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数学教学的重要一环,从教育心理学角度上讲,如果抓住了学生的某些心理特征,对教学将是一个巨大的推动作用。数学课上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除了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外,更重要的是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学生只有热爱数学,才能对学习有兴趣,只有有兴趣,才能学好数学。小学生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是受他们的情感支配的,教师应根据这一心理特点,有意识地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使他们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顺利掌握知识,体验成功的乐趣。教师的教法要符合学生的学法,结合知识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引和训练,使学生掌握求知的钥匙,增添学习的兴趣。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数学教学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表现在是否培养了学生的数学能力,而数学能力的强弱,在很大程度上又表现在学生能否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如何使学生领悟出“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能用数学眼光去观察生活实际,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每位数学教师应重视的问题。新编数学教材从概念的形成、方法的归纳、知识的运用等方面已为教学创造了很好的条件,但如何运用这些条件,创造性地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使教学更贴近生活实际,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需要我们不断地实践和探索。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从生活实际出发,把教材内容与“数学现实”有机地结合起来,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可以消除学生对数学知识的陌生感,同时也使他们受到辩证唯物主义的启蒙教育。 要培养学生的数学素质 数学素质的实质是使不同的学生学习不同层次的数学知识,建立不同水平的数学意识,具有不同程度的解决问题和逻辑推理与信息交流的能力,并形成坚定、自信的意志品格。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学生接触的大部分是规范的数学问题,这些问题对于学生学习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是必要的,但让学生形成一种定势,似乎学习数学就是解决现成的数学问题,使学生永远体会不到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以及数学学习的真正价值。针对以上现状,教师在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按照“问题情景―数学建模―解释与应用”的模式,让学生有的机会接触现实生活和实践中的数学问题,使学生意识到在他们周围的某些事物中存在着数学问题,让他们养成自觉地用数学的思想、观点和方法观察事物、解释现象、分析问题的习惯,并逐步学会把简单的实际问题表示为数学问题,并用数学式思维解决实际问题。
最多设置5个标签!
学校如何做好小学数学教学研究 1、学校如何做好 小学 数学教学研究学校如何做好小学数学教学研究 众所周知,受学生升学、家长观念等各方面影响,大多数学校都以分数作为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从而也就将学生成绩作为考核教师的主要标杆。今天,朴新小编给大家带来数学教学的技巧. 教师要明确教学目标 目标是行为的准则与归属,有了明确的目标,才能更好的组织教学工作。所以作为新时期的教师,我们应该转变过去只重知识传授的教学,因为新课程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一体的教学目标。体现了数学教学不仅只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获得的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应用技能;体会数学与人类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的价值,加强对数学的理解,对学习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和决心。如我在教学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10的认识”时,通过课件演示教材P64主题图,我引导学生多角度观察,数出10个人、10只鸽子,通过比一比,填一填等数学实践活动,学生经历抽象10的过程,感受10的组成,培养10的数感,形成和建立数10的概念,让学生在充分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完成数学抽象,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都有所发现,有所认识与提高,使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兴趣,体会数学语言的简洁美、数的抽象美。教师要强化课程内容 新时期的教学不再是墨守陈规,不再只是单单以课本为最终归属,另外与传统小学数学教材相比,新课程对小学数学教材做了重大变革,其突出了:注视学生的生活经验、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创造良好的课程环境;倡导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创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为了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所学的数学知识都必须是我们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所以每一小节数学知识的出现,教材都提供了具体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取数学知识。为了“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教材提供了大量的让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素材,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通过数学活动获得数学知识。倡导自主的、多样化的学习。如在关于“9加几”的课程时,“有几瓶牛奶”(9加几),课本给出两筐牛奶实物图(一筐9瓶,一筐4瓶),通过学生提问题,得出算式9+4。在计算9+4时得多少时,学生可以通过直接数瓶子得出:9+4=13;或者把牛奶用小棒代替,数小棒得出9+4=13;或者将4分成1和3,先算9加1得10,再算10加3得13,即9+4=13;或者把9分成6和3,先算6加4得10,再算10加3得13,即9+4-13,或者直接用10加4得14,再用14减去得13,即:9+4=13……总之,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探讨出“9加几”的计算方法,在鼓励计算方法多样化时,实现计算方法最优化。练习题型设计上也充分考虑了一些开放题型,为了使学生喜欢数学,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教材引入了小学生特别喜欢的卡通人,“智慧老爷爷”、“笑笑”、“淘气”,教材中很多问题的设计都富有弹性,使不同学生都在不同程度上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产生学好数学的信心。2、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有效性的保障――课堂导入。所谓导入,就是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中转入课堂教学之中,让学生主动发现问题,然后主动学习。课堂教学中有几个导入方法,第一,温故知新法,在讲解新知识时,先让同学们回顾下以前的相关定理公理,然后在讲解新课,这样就同时掌握了两个知识点。第二,比较法。在讲解新课时可以将新课的知识与以前所学知识做一个横向对比。第三,亲自动手法。比如在讲正方体的切割问题时,就可以让同学们用类似的正方体比如橡皮,做一些实际的切割,可以更清楚的掌握知识,快乐的学习,使学生享受到发现真理的快乐。第四,提出疑问法。在讲一些实际应用题时,可以提前给同学们设计疑问,比如路程问题,可以让同学下课回家的路上细心的留意一下时间和速度的计算。有效性的保障――课堂小组合作。这个社会是合作的社会,课堂教学也不例外。课堂上的小组合作可以让同学们在合作中体验竞争。在小组合作中要注意进行合理的搭配,让成绩好点的学生和稍微差点的学生相互帮助共同进步,任务的布置要合理,不能太简单或太复杂。要注意小组与老师之间的讨论,独立思考与相互借鉴都要在课堂上完成。有效性的保障――课堂提问。 整个课堂中,最显师生之间互动的也许就是教师提问,学生回答阶段。这是教师教学的主要方法。通过提问,可以让学生温故而知新,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所以,教师要设计好提问的方式,首先要带有目的,教师要知道提问的这个问题到底要让学生知道哪个知识点。其次问题要有适当的度。设计问题不能太难也不能太简单,要深入浅出,慢慢开导同学们的思维。再次,提问不是像个别同学提问,而是要面向全体学生。课堂不是当今的"家教一对一"课模式,而是整体互动的模式。因此,在课堂教学时候要调动同学们整体积极性,而不是一两个同学的积极性。3、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巧设疑问,诱发积极思维教师要在极平常的生活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在学生不知中激出欲知,学生有了求知欲望,就能主动积极地去求取知识,不能从中体会到探索的愉快,成功的喜悦。如教学“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时,举例:一筐苹果30千克,求3筐苹果多少千克?列式是30×3,意义是求3个30千克的和是多少,如果求2/3筐苹果是多少千克?列式是30×2/3,那么,能说它的意义是求2/3个30千克吗?再如,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情境:要把36本课外读物分给三个小组,第一组分得三分之一,第二组分得六分之二,第三小组分得九分之“知易行难”。有效教学给当代的教育注入了活力,带来了生机。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关注学生,激发学生求知的潜能和动力,把填鸭、灌输的课堂转变为合作探究、积极参与的课堂,力求课堂实现有效教学。 教活知识,使抽象变具体数学知识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和应用的广泛性。数学知识的这一特点,使它像一根加工、镶嵌得十分精美的闪闪发光的金链,这根金链条在哪里都价值连城,但要掌握它却不容易,这就需要教师把各个知识点找出来,然后按照他们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分析出哪些是新旧知识的衔接处,哪些是思考问题的转折处。哪些是承上启下的过渡处,哪些是归纳知识的关键处。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思考、研究用什么方法去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常言道:优秀的教师功夫用在课外,课前已经成竹在胸,所以在课堂上才能挥洒自如左右逢源、灵活多变。 例如,在教学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时,出示下面的题目:9.66÷4.2让学生计算,当学生按除数是整数的方法计算,碰到商的小数点的位置难以确定的矛盾时,设计这样的提问:我们学习了除数是整数的除法,那么,能不能想办法把除数变成整数呢?这正是思考问题的转折处,同时又是新旧知识的衔接处和承上启下的过渡处,由于教师的问题提到了“点”子上,学生豁然开朗,问题一下子得到了解决。4、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数学教学的重要一环,从教育心理学角度上讲,如果抓住了学生的某些心理特征,对教学将是一个巨大的推动作用。数学课上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除了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外,更重要的是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学生只有热爱数学,才能对学习有兴趣,只有有兴趣,才能学好数学。小学生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是受他们的情感支配的,教师应根据这一心理特点,有意识地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使他们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顺利掌握知识,体验成功的乐趣。教师的教法要符合学生的学法,结合知识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引和训练,使学生掌握求知的钥匙,增添学习的兴趣。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数学教学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表现在是否培养了学生的数学能力,而数学能力的强弱,在很大程度上又表现在学生能否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如何使学生领悟出“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能用数学眼光去观察生活实际,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每位数学教师应重视的问题。新编数学教材从概念的形成、方法的归纳、知识的运用等方面已为教学创造了很好的条件,但如何运用这些条件,创造性地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使教学更贴近生活实际,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需要我们不断地实践和探索。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从生活实际出发,把教材内容与“数学现实”有机地结合起来,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可以消除学生对数学知识的陌生感,同时也使他们受到辩证唯物主义的启蒙教育。 要培养学生的数学素质 数学素质的实质是使不同的学生学习不同层次的数学知识,建立不同水平的数学意识,具有不同程度的解决问题和逻辑推理与信息交流的能力,并形成坚定、自信的意志品格。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学生接触的大部分是规范的数学问题,这些问题对于学生学习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是必要的,但让学生形成一种定势,似乎学习数学就是解决现成的数学问题,使学生永远体会不到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以及数学学习的真正价值。针对以上现状,教师在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按照“问题情景―数学建模―解释与应用”的模式,让学生有的机会接触现实生活和实践中的数学问题,使学生意识到在他们周围的某些事物中存在着数学问题,让他们养成自觉地用数学的思想、观点和方法观察事物、解释现象、分析问题的习惯,并逐步学会把简单的实际问题表示为数学问题,并用数学式思维解决实际问题。
一周热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