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大学数学系的数学系培养的英才

2022-01-16 11:50发布

西北大学数学系的数学系培养的英才

1条回答
May
1楼 · 2022-01-18 18:55.采纳回答

西北大学数学系的数学系培养的英才 1933年5月生,河北河间人,西北大学数学系教授,数学研究所所长。曾任陕西省数学会副理事长两届,美国数学会会员,美国MR(数学评论)评论员。1955年毕业于西北大学。研究方向为基础数学(集论、点集拓朴学、泛函分析)。主要著作为《点集拓扑研究与广义数》(西北大学出版社1984年出版)。发表论文40余篇。主要论文《一致性空间的一个定理》发表于中国科学院《科学记录》1958年第 10期;Re-marks on wu-additiveSpaces发表于波兰科学院 FundamentalMathematics、1964年第55卷第2期(中文稿《数学学报》第14卷第5期,1964年);《广义数及其应用》发表于《中国科学》1979年数学专辑;Developing a Mathematical Theory of ComputabilityWhich SPeaks the Language of Levels发表于英国 Math.Com-put.Modelling(国际刊)1998年第27卷第6期。其中“广义数系统”理论系独创,获陕西省重大科学奖1979年一等奖。1984年获“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1985年获“五一”劳动奖章,1989年被评为“陕西省有突出贡献专家”,1992年被评为陕西科技精英。在1964年论文中得到“世界第一个”ωμ一度量定理,推动了国际有关课题的发展,引起美、日、匈、捷、奥等国学者们的一系列研究工作。上述定理被国际学者称作“王ωμ一度量”,“王定理”等。 1983年第十九届(波兰华沙)国际数学家大会,西北大学数学系王戍堂教授被邀出席,王戍堂教授在超限数和点集拓扑方面的研究,有以下突出成果:1.“ -度量化问题”是拓扑空间度量化研究的拓展和延续,王戍堂教授于1964年提出了著名的“ -度量化定理”,在世界数学界引起强烈反响,得到美、匈、日、捷、奥、意等国著名拓扑学家引用及评论,并被称为“王氏定理”。2. 王戍堂教授于1979年在《中国科学》数学专辑上发表的《广义数及其应用(I)》,首次提出广义数系统,并建立了广义数域分析学。用广义数系统的理论可以成功地解释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用于光子时的光子静质量问题以及量子力学中δ函数与传统数学的矛盾。王戍堂教授在这一领域的工作受到了美、英、法、日、希腊等学者的高度重视。1991年,新加坡世界科学出版社出版的《高斯纪念文辑》将该文收录(《高斯纪念文辑》在全世界约稿56篇,其中中国两篇)。 1955年1月生。1976年毕业西北大学数学系,1987年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数学系,获理学博士学位;同年破格晋升为副教授;1988-1989赴英国Strathclyde大学做博士后研究;1990年被再次破格晋升为教授(经原国家教委批准)。1990-2001期间先后任香港中文大学、英国Essex大学、意大利Napoli大学研究员、访问教授。从1994年起任西安交通大学信息与系统科学研究所所长、博士导师;1997.5-2003.7任西安交通大学理学院院长;2003.7起任西安交通大学副校长。201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现为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计划(973)“基于视认知的非结构化信息处理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首席科学家。主要学术任职包括: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数学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科技部《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信息领域第二届咨询专家组成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可信软件基础研究”指导专家组成员、信息学部计算机学科评审组成员、国家教育部科技委数理学部委员、教育部数学与统计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数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主任委员、陕西省数学会会长,《大学数学》杂志主编、《工程数学学报》常务副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系列教材”主编、《Asian Information Science-Life》、《Journal of Information and computational science》等其他10种学术期刊编委。1987年曾获西安交通大学首届《优秀博士论文奖》;1991年获国家教委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联合授予的《做出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学位获得者》称号;1997年获国家教委《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基金。主持完成国家863、国家自然基金、香港UGC科学基金等国家级科研课题课15项。长期从事Banach空间几何理论与智能信息处理的数学基础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在《中国科学》、《IEEE神经网络汇刊》、《IEEE模式分析与机器智能汇刊》、《IEEE演化计算汇刊》、《IEEE自动控制汇刊》、《IEEE信息论汇刊》、《国际神经网络协会会刊:神经网络》等著名杂志发表学术论文134篇,其中国际杂志86篇(IEEE Transaction上Regular Paper 21篇)。国内中国科学4篇,数学学报19篇。在所发表的论文中,被SCI收录的84篇,被SCI论文引用680人次,单篇引用率达59人次。主要学术贡献包括:发现并证明一类非欧氏度量的“类二项式公式”,广泛用于非欧氏框架下的数据建模与数学分析,被国外称之为“Xu-Roach”公式;提出神经网络的能量分类理论、不同模型化方法的比较理论及减少联结复杂性的分解原理;提出基于视觉模拟的聚类原理与视觉分类机;提出模拟演化计算的公理化模型等。相关研究论文曾被Nature Review上的综述列为模拟演化计算技术的75篇代表性论文之一,并名列ISI公布的2004年度Neural Network论文下载量Top 10。研究结果《基于认知与非欧式框架的数据建模基础理论研究》曾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007),2008年获得CSIAM应用数学奖,2010年国际数学家大会45分钟报告者。 1965年1月出生于陕西省, 1982年毕业于洋县中学。1986年毕业于西北大学,获学士学位,1989年于西北大学获硕士学位 1995年于中科院应用数学所获博士学位,1989-1995年在西北大学数学系任助教、讲师 1995.7-1997.6在北京大学数学系做博士后工作,1997.7至今在中科院应用数学所任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 2003至今任中科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应用数学研究所所长,中国数学会第10届)副理事长 1995 年至1997年在北京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1999年初至2001年初,受中国科学院公派并受德国马克·普郎克学会及德国Bielefeld大学资助在德国Bielefeld大学数学系从事合作研究;1989年至1995年在西北大学任教;1997年至1999年任中国科学院应用数学研究所副研究员;2012年5月任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院副院长 主要从事随机分析等方面的研究,已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十八篇。自九十年代起研究Malliavin分析及环(loop)空间上的随机分析学。率先证明了环空间上加权一阶Sobolev空间的Poincare不等式,解决了L. Gross于1993年提出的猜想;证明了环空间上带位势项的Log-Sobolev不等式,其位势项有简洁的运算式且只依赖于底流形的Ricci曲率和热核的Hessian;证明了Malliavin分析的结果可以在Ito空间和抽象Wiener空间之间相互转化。这三项研究成果获得了国际上许多资深概率学者的高度评价。还给出了判别流形为紧的新准则,解决了E. L. Bueler提出的猜测;建立了狄氏型的泛函不等式与其半群的一致可积性及紧性的等价关系,并利用弱型的泛函不等式估计了本质谱的下界。2002年 获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 2001年 获香港求是科技基金会的”杰出青年学者”奖 1995年5月 获中国科学院亿达利奖学金 1993年9月 获陕西省教育委员会科技进步三等奖(排名3) 1998年6月 获京津地区青年概率统计年会设立的”钟家庆”奖 1993年及1995年 获中国科学院应用数学研究所设立的”优秀研究生”奖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 2003-荣获“陈省身数学奖” 1978.10-1982.7西北大学数学系理学学士1982.9-1985.7中国科学院计算数学所理学硕士1985.8-1993.8西北大学数学系讲师 1993.9-1996.7中国科学院计算数学所理学博士1996.8-1998.6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所博士后 1998.7-1999.12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副研2000.1-现任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研究员 北京大学工学院兼职研究员 武康平教授简介1982年在西北大学数学系获学士学位,1985年西北大学数学系获硕士学位,1989年获中国科学院系统科学研究所数理经济学博士学位。1989-1991年,南开大学博士后研究人员。1991.11-1998.11,任教于北方工业大学数量经济研究所,曾担任所长。1997.11获教授职称。1998.12至今,在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担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讲授课程包括:高级宏观经济系、高级微观经济学、货币银行学、经济学基础。在《经济研究》、《统计研究》、《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中国管理科学》、《中国软科学》、《产业经济研究》、《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数学学报》(英文版)、《系统科学与数学》、《中国科学》(A辑)、《Systems Analysis, Modelling and Simulation》等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七十余篇。曾获北京市高等学校(青年)学术带头人、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跨世纪学科带头人、清华大学优秀博士论文指导教师、北京市优秀博士论文指导教师等荣誉称号。 教授1979.9-1986.6就读于西北大学数学系,先后获学士和硕士学位; 1987.9-1990.1就读于中科院数学研究所,获博士学位. 1990.1-1998.12, 在中科院应用数学研究所先后任助教,副教授,教授;1997.8-1999.6 在美国Arizona州立大学为访问教授;1999.7-2005.8, 在加拿大纽芬兰纪念大学先后任助理教授和副教授;2005年8月开始在任加拿大纽芬兰纪念大学教授。赵晓强教授是北美地区在微分方程与无穷维动力系统及应用的研究领域中的最活跃的年轻学者之一。他在Journal of Differential Equations 等著名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在无穷维动力系统及应用方面作出了非常好的工作 系河北省武安县人,1946年毕业于西北联合大学数学系,1955年开始从事数学史研究,毕生勤奋治学,共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专著有<九章算术注释>, <测圆海镜今译>,<九章算术今译>,<中华文化集粹丛书---睿智篇>,另有合作论著多种,研究领域涉及中国数学史,数学思想史,天文学史,科学仪器史,中外科技交流史等方面。白尚恕先生是中国数学史和科技史领域具有国际声望的著名学者,中国高等院校数学史教育与研究事业的重要开拓者,领导者和组织者。他对<九章算术>的深入而全面的研究,他对中国古代数学其他经典著作的整理,校勘与研究,成为中国数学史领域许多研究工作的起点。自七十年代以来,他与国内一些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的有关学者进行了长期而卓有成效的合作研究,完成了<九章算术>与刘徽研究,秦九韶与<数书九章>研究等重大课题,组织出版了多部学术论文集,组织编写了高等院校数学史教材<中国数学简史>和<外国数学简史>,近年来又积极参与组织和领导了<中国数学史大系>,<中国传统数学名著导读丛书> 两部大型套书的编作。1982年,他开始招收数学史硕士研究生,1983年开始在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系开设数学史课程,1986年开始招收外国高级进修生,培养了一批专业研究人才,扩大了中国数学史研究的国际影响。他积极参加中国科技史界与国外及台港澳学者的学术交流, 自1983年以来,7次出席国内外举行的中 国科技史国际学术会议,并于1990年11月至12月赴台湾讲学。他的学术工作受到了海内外同行的广泛赞誉。在白尚恕先生的领导下,北京师范大学于1983年成立了科学史研究中心,在全校范围内开设了中国科学史课程,出版了<中国科学史讲义>,组织了多次学术讨论会,并且承担了大型历史著作<中华文明史>自然科学史部分的编写工作。在他的领导下,北京师范大学受原教育部委托于1984年7月至8月主办了全国高等院校数学史讲习班,从此,数学史教育与研究事业在国内高等院校广泛而深入地开展起来, 1986年7月,北京师范大学与徐州师范学院受国家教委委托联合主办了全国<九章算术>与<数书九章>讲习班,有力地推动了国内数学史研究事业的开展。在他的领导下, 北京师范大学于1987年5月成功地主办了秦九韶<数书九章>成书740周年纪念暨刘徽学术思想国际研讨会,产生了广泛的国际影响。白尚恕先生为人正直,襟怀坦白,安于清贫,淡泊名利,学识渊博,著述宏丰,治学严谨,见解独到,朋友如云,教泽广被,提携后学,不遗余力。在住院治疗期间,他仍然坚持每星期返回家中处理各项工作,撰写学术著作,会见学术界友人,指导外国高级进修生。直到病重,他仍然念念不忘尚未完成的学术研究和正在指导的学生。 高智民教授,男,1952年11月生,陕西人。博士生导师。1982年硕士毕业于西北大学数学系。1986年评为副教授,1991年评为教授,博士生导师。1992年开始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主要从事数学教学和科研工作。科研方向:拓扑学,图像形态学,金融数学等。共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其中30余篇发表于国际数学杂志。在这些论文中,解决了《Pacific J.Math.》、《Top.and Appl.》《Proc.Amer.Math.Soc.》等国际一流数学杂志,所提出的10多个问题,建立了广义度量空间理论中的一些重要定理。其中多项成果被国际拓扑学家作为定理,写入1989年至2004年国际出版的4部拓扑专著之中。研究成果多次被国际、国内拓扑学者引用,在拓扑学界有重要影响。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项、国家教委优秀青年教师基金1项、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以及数项教学研究项目。1990年获陕西省首届青年科技奖。1991年获陕西省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独立完成)。1992年获陕西省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独立完成)。1995年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三等奖(第一完成人)。1986年至2002年,先后多次应邀在国外合作科研。学术兼职:曾任陕西省数学会副理事长,国家教委教学指导委员会数学组成员。曾任西北大学数学系主任,汕头大学理学院院长。深圳大学数学学院党委书记 (主编) ,男, 1946 年 3 月生,汉族。 1970 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 西北大学数学系硕士毕业, 1992 年 任 教授, 1996 年被批准为博士生导师。现任教育部数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部基础教育教材审查委员,《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研制组副组长,北京市数学会副理事长,国际数学教育委员会数学建模与数学应用委员会委员。主要学习工作经历:1964-1970 年 北京大学数学系学习1970-1975 年 陕西国棉九厂工作1975-1978 年 陕西轻纺局计算机电子提花研制组工作1978-1989 年 西北大学数学系教师1989- 至今  首都师范大学数学系教师1984-1985 年 应邀作为访问学者在法国里昂大学合作研究一年1989-1990 年 应邀作为访问学者在加拿大合作研究一年王尚志教授从事集合论、无限组合论、一般拓扑学和算法理论的研究。 先后多次应邀出国讲学、合作研究,参加和主持多次国际会议。应邀在第九届世界数学教育大会上做了四十五分钟报告。先后在国内外重要刊物上发表数学和数学教育论文六十多篇。曾解决国外一些著名数学家提出的一些公开问题,受到国内外同行专家的关注和好评。 王尚志 教授多次主持承担各级科研项目,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两项、教育部基金项目两项、北京市基金项目两项。 先后培养出数学和数学教育方面的研究生三十余人,其中很多人已成为国内外数学研究和数学教学的骨干。 男,汉族,生于1927年5月12日,陕西三原县人。中共党员,西北政法学院院长、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王陆原同志1948年毕业于西北大学数学系,同年6月参加中国共产党。积极从事党的地下工作,随后奔赴革命圣地延安,历任延安大学秘书,青年团总支部书记。西安解放后,曾先后任西北人民革命大学副科长、科长,西北政法干部学校教研室副主任,西北政法学院哲学系副主任,教研室主任。1962年晋升为副教授。1964年当选为西安哲学学会理事、副秘书长,1972年4月至1978年在陕西师范大学政治教育系任教,并任党总支副书记兼系主任。1978年11月西北政法学院恢复后,先后担任副院长、1983年2月-1985年7月院长、党委副书记、顾问。1978年后担任陕西省哲学学会副会长、顾问,陕西省马列著作研究会会长,陕西省社会科学联合会副主席,全国社会主义辩证法研究会理事。1988年5月当选陕西省政协委员。王陆原同志长期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他给本科生讲授唯物辩证法、认识论、自然辩证法等课程,教学效果好。1961年参与主编了高校哲学教材《马克思主义毛泽东哲学思想》,1978年主编出版了《哲学基本知识》(辩证唯物主义部分),先后发表《论社会主义民主》、《论实事求是》、《论历史发展的动力》等论文30多篇。1979年担任哲学硕士生导师后,钻研并开出“系统论总论”新课程,并由他主编出版了《系统科学总论》一书。在陕西省行政管理优秀科研成果奖评选中获三等奖。王陆原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高教战线上的忠诚战士,优秀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他为开创我省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为西北政法学院的创建、恢复和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他一贯认真学习和深入研究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积极拥护并坚决执行党在各个时期、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在落实党的知识分子政策方面做了大量的、富有成效的工作;他在各级领导岗位上始终坚持党性原则,能够顾全大局,实事求是;他思想解放,认识敏锐,见解深刻;他在工作中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善于做思想政治工作,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能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他治学态度严谨,学风端正,教学经验丰富,效果好;他作风正派,心胸开阔,平易近人,群众关系好;他为政清廉,生活简朴,在任何情况下都保持着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他生命不息,奋斗不止,即使在生命的最后时刻,还在关心国家的改革开放大业和政法学院的发展。王陆原同志不幸于1992年4月26日逝世,享年65岁。 田捷博士,男,1960年1月出生,汉族。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从事的专业主要为模式识别。主要工作与学习经历1997-至今,中科院自动化所,研究员1995-1996,美国宾州大学,博士后1993-1995,中科院自动化所,副研究员1989-1992,中科院自动化所,博士学位1987-1989,西北大学计算机系,讲师1984-1987,西北大学数学系,硕士学位1982-1984,安徽师范大学数学系,助教1978-1982,安徽师范大学数学系,学士学位田捷博士主要从事医学影像分析与生物特征识别方向的研究与应用工作,主持研发的三维医学图像处理与分析系统获2003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一完成人);主持的医学影像研究工作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资助,并因此研究工作获得“2002年度中国十大科技前沿领军人物”。田捷博士在指纹识别方面的工作取得了国内目前在国际指纹竞赛Open项目中的最好名次,并获得2004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一完成人)以及2005年度信息产业部重大发明奖和第十五届全国发明展览会金奖。田捷博士主持研发的多模态分子影像系统获得2010年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第一完成人)。田捷博士已在国内外学术杂志与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百余篇、专著多部,获得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0多项。他发表的文章与专著已引起一定反响,被SCI和EI等百余次收录与索引与积极评价,并自1992年起,被美国著名的数学评论杂志《Mathematical Review》聘为特约评论员,是《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metrical Imaging》、《Journal of X-ray Science and Technology》、《软件学报》、《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与《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等杂志的编委。 男,汉族,陕西省丹凤人,1957年5月出生,中共党员。1982年毕业于西北大学数学系,1995年毕业于中山大学计算数学专业理学博士,2000年晋升为教授,2001年被遴选为西北大学博士生导师。历任西北大学教师、系主任、处长,咸阳师范学院副院长、院长兼党委书记。2007年1月起,任中共陕西省委科技工委副书记(正厅级)

一周热门 更多>

相关问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