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1-16 11:50发布
鲜花市场调查报告范文
鲜花市场调查报告范文 关于花卉市场的调查报告一、花卉产业发展现状我国花卉产业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经过近20年的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据中国花卉协会统计,1984年全国花卉种植面积有1.4万hm2,1997年增为8.6万hm2 ,2000年达到14.8万hm2;花卉产值由1984年的6亿元,增加到1997年的96亿元,我国的花卉生产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目前,国内花卉生产仍以城市绿化为主,据国家统计局授权农业部发布的 于2000年全国花卉生产的有关资料,绿化专用花木的生产面积占全国花卉生产面积的50%以上,只有10%左右的面积用于切花,切叶和种球的生产。但随着近年居民花卉消费的迅速增长,鲜切花,盆花生产占地面积也在迅速扩大。花卉生产种类仍以传统名花,绿化苗木为主。经过20年的发展,我国花卉进出口贸易有了较大的变化,花卉出口额逐年增加,但增长缓慢。据农业部发布的我国花卉产业统计报表,1998年出口额为3500万美元,1999年为2865.9万美元,2000年为2800万美元,2001年为8003.38万美元。花卉出口产品结构为:鲜切花以菊花,月季,百合,花烛等为主,主要出口日本,韩国,东南亚等国,仅云南省2001年出口额达1540万美元,2002年前10个月就超过2000万美元;切叶主要有杨桐,棂木,富贵竹,出口日本,美国等地;观赏苗木出口以红枫,鸡爪槭,竹类,白玉兰等为主。资料表明,2000年全国鲜切花和切叶出口额占花卉总出口额的13%,观赏苗木占10%,盆栽植物占70%。总体来说,出口花卉产品中优质花卉较少,在国际市场上以价格竞争为主。在花卉进口贸易方面则表现出:进口种类多,数量大,增长快速,进口时间由季节性变成近2年的周年进口。这主要是由于我国花卉商品化生产起步晚,花卉生产技术和新品种选育水平落后于发达国家,加之国际花卉生产格局的基本形成,为满足近几年来城市环境建设的巨大需求,花卉生产所需的大部分优质种苗,种球,种子及园林园艺机械都依赖进口。2001年全国花卉进口额约30亿元。总的来看,我国花卉种植面积大,但生产效益差,出口花卉种类单调且数量少,出口增长慢,花卉进出口贸易逆差很大,花卉生产缺乏特色。随着国内外花卉需求的不断增加,我国花卉生产和消费具有巨大潜力,花卉产业发展有着良好的前景。由于我国花卉产业起步晚,目前在花卉生产,销售,流通管理方面还存在着许多不完善的地方,如政策法规不健全,科技较滞后,限制了我国花卉产业的迅速发展。特别是我国入世后,随着花卉贸易国际全球化和自由化的加速,更加迫切地需要认识当前面临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以促进民族花卉产业的健康发展。 二、我国花卉产业面临的瓶颈问题1.生产规模小,专业化程度低2001年国内花卉消费量较上年增长21.2%。据有关机构预测,我国花卉消费需求量每年将以20%的速度递增,较世界花卉消费量平均水平高10%。尽管国内花卉生产逐年扩大,2000年为14.8万hm2,有花卉生产企业21975个,但大中型企业仅占11.2%。总体上来说,生产规模普遍较小,专业化水平较低。我国花卉产业每公顷平均产值仅是荷兰的1.7%,以色列的5.9%,哥伦比亚的7.7%。正是目前花卉生产的状况造成国内市场上较缺乏优质花卉产品,从而导致国内市场对需求的优质草花种子,草坪种子,花卉种苗和种球,成品花卉及园林机械和园艺工具主要依赖进口。进口金额逐年上升,在1999年北京地区进口花卉有1000万美元,2001年北京进口盆花达400万盆,近2000万美元。2001年国内进口花肥,花药,园艺工具及园林机械的金额近1000万美元,占国内市场份额的70%以上;进口种子达5000万人民币。特别是入世后,关税下调,进口花卉的优质优价,具有很强的市场竞争力,这将给民族花卉产业带来巨大的冲击。2.专业技术人员较缺乏花卉产业上规模和专业化水平的提高,需要大量的专业技术人员的参与。从当前调查情况看,全国共有2万多个花卉企业,42万户花农,从业人员146万人,但从业人员中只有4.6万名技术员,占从业人员的3%,平均每户有从业人员3~4人。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花卉生产过程中,开展技术创新和科技推广较难,产品质量不高,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当前要实现我国花卉产业的规模化和专业化,迫切地需要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3.产业结构不合理据世贸组织统计,1998年全球花卉贸易出口额超过74亿美元。产品结构为:鲜切花占60%,小盆花占30%,观叶植物占10%,其中鲜切花是花卉产业发展的主体。世界上许多花卉产业大国,鲜切花生产占产业的60%以上。近10年来,国内鲜切花和盆花生产虽然受到重视,但产业结构调整力度还不够。据国家统计局授权国家农业部发布的2000年花卉产业种植比例资料表明:草坪,种子,种球,观赏苗木生产占花卉总生产面积的56%,切花切叶仅占7%,盆栽植物占13%;绿化苗木,草皮,观叶植物占国内花卉产值的80%以上。国内花卉生产面积是世界总生产面积的1/3,而切花生产总量仅为国际市场的3%。这与当前国际花卉贸易的产品结构形成很大反差,没有充分发挥我国劳力资源优势,还需要大力发展切花和盆花产业。4.产品流通体系不健全我国花卉生产和需求存在着地区不平衡的特点,花卉消费常处于"南花北调"状态。目前,花卉流通体系尚不健全,花卉产品的主要流通渠道为:生产者批发商零售商,花卉产销结合,花卉流通量较小,流通环节多,流通费用高,加之缺乏先进的花卉采后贮运,保鲜技术及花卉流通过程的质量监督,产品质量评估难,优质优价难实现,影响花卉的国内外贸易。现在全国有近800个花卉批发市场,南方建成有2个花卉拍卖中心,最大的昆明国际花卉拍卖中心预计每天可成交300万-400万枝鲜切花,可解决南花的国内流通问题。但要与国际花卉贸易接轨,扩大我国花卉的出口,还要不断地完善流通体系。5.缺乏生产标准化目前,我国尚未制定国内花卉生产标准化的有关法规,国内花卉生产方式较传统,生产技术,如栽培方式,病虫害防治方法,花卉保鲜,贮运及包装等技术落后,加之对国际花卉贸已要求的技术信息缺乏了解,造成我国花卉出口贸易遭遇"绿色壁垒",如美国规定进口的盆景生产只准用泥炭,火山岩等介质,使我国用天然泥土栽培的盆景出口受到很大的影响。2001年湛江出口的富贵竹也遭遇包装,保鲜要求的技术壁垒。花卉生产标准化成为入世后我国花卉国际贸易面临的重要问题。三、花卉产业的发展策略和措施入世后,国内关税下调,国外花卉优质优价具有更强的竞争力,预计花卉进口还将增加,花卉产业面临挑战。从世界花卉产业发展的新趋势来看,花卉生产具有由高成本的发达国家向低成本的不发达国家转移,由传统花卉向新优花卉发展的趋势,而我国具有植物资源,气候资源和劳力资源三大优势,气候类型丰富,可生产的花卉种类多样;花卉种质资源非常丰富,拥有许多珍稀的观赏价值较高的野生花卉,如兰属,杓兰属,独蒜兰属,百合属,飞燕草属,乌头属等,有着发展特色花卉的种质基础,具有巨大的花卉开发利用潜力;我国劳力充足而廉价,土地价格较低,有发展成品花卉的优越条件,现国内每单位花卉生产成本是日本的1/5,台湾省的1/3,明显低于东南亚及拉美国家。我们只有充分挖掘资源潜力,正确定位花卉产业发展的方向,解决当前发展中面临的瓶颈问题,提高从业人员素质,重视花卉市场信息管理,加强宏观调控,健全流通体系,培育规范化的市场,建立竞争有序的良性环境,正确引导消费,解决供需矛盾,抓住发展契机,扩大花卉出口创汇,才能促使民族花卉产业走向特色化,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具体地说,当前我们应做好以下工作:(1)利用劳力资源,气候资源及土地资源,优化投资环境,吸引国外拥有先进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的花卉企业进行投资,带动我国花卉产业的发展。(2)花卉产业结构的调整应将重心转移到鲜切花和盆花发展上来,突出特色产品,创立品牌。在大力扶持鲜切花产业的同时,还要不断地提高产品的质量,巩固和扩大国际市场。(3)对季节性生产出口的花卉,应加强花卉产业的信息管理,科学地进行市场预测,合理安排生产,了解国外贸易的技术要求和惯例,把握时机,扩大产品的出口创汇,走绿色产业发展道路。(4)进一步探索具有中国花卉产业特色的生产经营组织模式,如荷兰的专业农业合作社管理制度,日本的农协组织管理体制都发挥出较高的经济效益,花卉产销分工协作专业化程度较高,目前我国推行的公司+企业+农户的经营组织形式还需进一步探索。(5)加强对科研技术成果的转化应用,结合野生花卉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培育花卉新品种,走花卉产品特色化的道路。(6)健全花卉产品的流通体系,扩大花卉的市场流通量,进一步完善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的于2001年4月实施的《主要花卉产品等级》条例,加强对花卉产品的质量监督管理,实现花卉市场的公平竞争,优质优价。(7)建立花卉信息网络,对花卉生产进行指导,规范市场体制,正确引导消费,充分了解国内外花卉产业信息动态,把握市场机会。(8)加强对花卉品牌的知识产权管理,在市场竞争中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9)制定国内花卉生产统一管理制度,规范生产过程,结合国际贸易的产品质量要求,对花卉生产方式,采后处理技术,包装标准及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提出标准化生产的要求,与国际贸易接轨。(资料来源:http://www.8wen.com/doc/929106/ 有删节)参考资料:http://www.8wen.com/doc/929106
最多设置5个标签!
鲜花市场调查报告范文 关于花卉市场的调查报告一、花卉产业发展现状我国花卉产业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经过近20年的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据中国花卉协会统计,1984年全国花卉种植面积有1.4万hm2,1997年增为8.6万hm2 ,2000年达到14.8万hm2;花卉产值由1984年的6亿元,增加到1997年的96亿元,我国的花卉生产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目前,国内花卉生产仍以城市绿化为主,据国家统计局授权农业部发布的 于2000年全国花卉生产的有关资料,绿化专用花木的生产面积占全国花卉生产面积的50%以上,只有10%左右的面积用于切花,切叶和种球的生产。但随着近年居民花卉消费的迅速增长,鲜切花,盆花生产占地面积也在迅速扩大。花卉生产种类仍以传统名花,绿化苗木为主。经过20年的发展,我国花卉进出口贸易有了较大的变化,花卉出口额逐年增加,但增长缓慢。据农业部发布的我国花卉产业统计报表,1998年出口额为3500万美元,1999年为2865.9万美元,2000年为2800万美元,2001年为8003.38万美元。花卉出口产品结构为:鲜切花以菊花,月季,百合,花烛等为主,主要出口日本,韩国,东南亚等国,仅云南省2001年出口额达1540万美元,2002年前10个月就超过2000万美元;切叶主要有杨桐,棂木,富贵竹,出口日本,美国等地;观赏苗木出口以红枫,鸡爪槭,竹类,白玉兰等为主。资料表明,2000年全国鲜切花和切叶出口额占花卉总出口额的13%,观赏苗木占10%,盆栽植物占70%。总体来说,出口花卉产品中优质花卉较少,在国际市场上以价格竞争为主。在花卉进口贸易方面则表现出:进口种类多,数量大,增长快速,进口时间由季节性变成近2年的周年进口。这主要是由于我国花卉商品化生产起步晚,花卉生产技术和新品种选育水平落后于发达国家,加之国际花卉生产格局的基本形成,为满足近几年来城市环境建设的巨大需求,花卉生产所需的大部分优质种苗,种球,种子及园林园艺机械都依赖进口。2001年全国花卉进口额约30亿元。总的来看,我国花卉种植面积大,但生产效益差,出口花卉种类单调且数量少,出口增长慢,花卉进出口贸易逆差很大,花卉生产缺乏特色。随着国内外花卉需求的不断增加,我国花卉生产和消费具有巨大潜力,花卉产业发展有着良好的前景。由于我国花卉产业起步晚,目前在花卉生产,销售,流通管理方面还存在着许多不完善的地方,如政策法规不健全,科技较滞后,限制了我国花卉产业的迅速发展。特别是我国入世后,随着花卉贸易国际全球化和自由化的加速,更加迫切地需要认识当前面临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以促进民族花卉产业的健康发展。 二、我国花卉产业面临的瓶颈问题1.生产规模小,专业化程度低2001年国内花卉消费量较上年增长21.2%。据有关机构预测,我国花卉消费需求量每年将以20%的速度递增,较世界花卉消费量平均水平高10%。尽管国内花卉生产逐年扩大,2000年为14.8万hm2,有花卉生产企业21975个,但大中型企业仅占11.2%。总体上来说,生产规模普遍较小,专业化水平较低。我国花卉产业每公顷平均产值仅是荷兰的1.7%,以色列的5.9%,哥伦比亚的7.7%。正是目前花卉生产的状况造成国内市场上较缺乏优质花卉产品,从而导致国内市场对需求的优质草花种子,草坪种子,花卉种苗和种球,成品花卉及园林机械和园艺工具主要依赖进口。进口金额逐年上升,在1999年北京地区进口花卉有1000万美元,2001年北京进口盆花达400万盆,近2000万美元。2001年国内进口花肥,花药,园艺工具及园林机械的金额近1000万美元,占国内市场份额的70%以上;进口种子达5000万人民币。特别是入世后,关税下调,进口花卉的优质优价,具有很强的市场竞争力,这将给民族花卉产业带来巨大的冲击。2.专业技术人员较缺乏花卉产业上规模和专业化水平的提高,需要大量的专业技术人员的参与。从当前调查情况看,全国共有2万多个花卉企业,42万户花农,从业人员146万人,但从业人员中只有4.6万名技术员,占从业人员的3%,平均每户有从业人员3~4人。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花卉生产过程中,开展技术创新和科技推广较难,产品质量不高,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当前要实现我国花卉产业的规模化和专业化,迫切地需要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3.产业结构不合理据世贸组织统计,1998年全球花卉贸易出口额超过74亿美元。产品结构为:鲜切花占60%,小盆花占30%,观叶植物占10%,其中鲜切花是花卉产业发展的主体。世界上许多花卉产业大国,鲜切花生产占产业的60%以上。近10年来,国内鲜切花和盆花生产虽然受到重视,但产业结构调整力度还不够。据国家统计局授权国家农业部发布的2000年花卉产业种植比例资料表明:草坪,种子,种球,观赏苗木生产占花卉总生产面积的56%,切花切叶仅占7%,盆栽植物占13%;绿化苗木,草皮,观叶植物占国内花卉产值的80%以上。国内花卉生产面积是世界总生产面积的1/3,而切花生产总量仅为国际市场的3%。这与当前国际花卉贸易的产品结构形成很大反差,没有充分发挥我国劳力资源优势,还需要大力发展切花和盆花产业。4.产品流通体系不健全我国花卉生产和需求存在着地区不平衡的特点,花卉消费常处于"南花北调"状态。目前,花卉流通体系尚不健全,花卉产品的主要流通渠道为:生产者批发商零售商,花卉产销结合,花卉流通量较小,流通环节多,流通费用高,加之缺乏先进的花卉采后贮运,保鲜技术及花卉流通过程的质量监督,产品质量评估难,优质优价难实现,影响花卉的国内外贸易。现在全国有近800个花卉批发市场,南方建成有2个花卉拍卖中心,最大的昆明国际花卉拍卖中心预计每天可成交300万-400万枝鲜切花,可解决南花的国内流通问题。但要与国际花卉贸易接轨,扩大我国花卉的出口,还要不断地完善流通体系。5.缺乏生产标准化目前,我国尚未制定国内花卉生产标准化的有关法规,国内花卉生产方式较传统,生产技术,如栽培方式,病虫害防治方法,花卉保鲜,贮运及包装等技术落后,加之对国际花卉贸已要求的技术信息缺乏了解,造成我国花卉出口贸易遭遇"绿色壁垒",如美国规定进口的盆景生产只准用泥炭,火山岩等介质,使我国用天然泥土栽培的盆景出口受到很大的影响。2001年湛江出口的富贵竹也遭遇包装,保鲜要求的技术壁垒。花卉生产标准化成为入世后我国花卉国际贸易面临的重要问题。三、花卉产业的发展策略和措施入世后,国内关税下调,国外花卉优质优价具有更强的竞争力,预计花卉进口还将增加,花卉产业面临挑战。从世界花卉产业发展的新趋势来看,花卉生产具有由高成本的发达国家向低成本的不发达国家转移,由传统花卉向新优花卉发展的趋势,而我国具有植物资源,气候资源和劳力资源三大优势,气候类型丰富,可生产的花卉种类多样;花卉种质资源非常丰富,拥有许多珍稀的观赏价值较高的野生花卉,如兰属,杓兰属,独蒜兰属,百合属,飞燕草属,乌头属等,有着发展特色花卉的种质基础,具有巨大的花卉开发利用潜力;我国劳力充足而廉价,土地价格较低,有发展成品花卉的优越条件,现国内每单位花卉生产成本是日本的1/5,台湾省的1/3,明显低于东南亚及拉美国家。我们只有充分挖掘资源潜力,正确定位花卉产业发展的方向,解决当前发展中面临的瓶颈问题,提高从业人员素质,重视花卉市场信息管理,加强宏观调控,健全流通体系,培育规范化的市场,建立竞争有序的良性环境,正确引导消费,解决供需矛盾,抓住发展契机,扩大花卉出口创汇,才能促使民族花卉产业走向特色化,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具体地说,当前我们应做好以下工作:(1)利用劳力资源,气候资源及土地资源,优化投资环境,吸引国外拥有先进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的花卉企业进行投资,带动我国花卉产业的发展。(2)花卉产业结构的调整应将重心转移到鲜切花和盆花发展上来,突出特色产品,创立品牌。在大力扶持鲜切花产业的同时,还要不断地提高产品的质量,巩固和扩大国际市场。(3)对季节性生产出口的花卉,应加强花卉产业的信息管理,科学地进行市场预测,合理安排生产,了解国外贸易的技术要求和惯例,把握时机,扩大产品的出口创汇,走绿色产业发展道路。(4)进一步探索具有中国花卉产业特色的生产经营组织模式,如荷兰的专业农业合作社管理制度,日本的农协组织管理体制都发挥出较高的经济效益,花卉产销分工协作专业化程度较高,目前我国推行的公司+企业+农户的经营组织形式还需进一步探索。(5)加强对科研技术成果的转化应用,结合野生花卉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培育花卉新品种,走花卉产品特色化的道路。(6)健全花卉产品的流通体系,扩大花卉的市场流通量,进一步完善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的于2001年4月实施的《主要花卉产品等级》条例,加强对花卉产品的质量监督管理,实现花卉市场的公平竞争,优质优价。(7)建立花卉信息网络,对花卉生产进行指导,规范市场体制,正确引导消费,充分了解国内外花卉产业信息动态,把握市场机会。(8)加强对花卉品牌的知识产权管理,在市场竞争中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9)制定国内花卉生产统一管理制度,规范生产过程,结合国际贸易的产品质量要求,对花卉生产方式,采后处理技术,包装标准及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提出标准化生产的要求,与国际贸易接轨。(资料来源:http://www.8wen.com/doc/929106/ 有删节)参考资料:http://www.8wen.com/doc/929106
一周热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