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美国留学怎么选择学校?

2021-10-22 10:30发布

1条回答
Jacinda
1楼 · 2021-10-22 15:20.采纳回答

在说核心选校之前,很多同学和家长都喜欢参考排名,美国来说的话最出名的就是U.S News,但US的排名最多作为一个参考,先不说每年名列前茅学校基本无变化,大家知道U.S News评估上是由学校自己提供数据来给他们作参考,所以难免有些学校为了排名的好看会提供假数据,有些傲娇的学校如斯坦福又不愿提供数据,这就让排名稍许有些偏颇,只能作为选校的一方面参考。

我知道很多同学都是通过中介或者其他形式的留学机构完成选校工作的,鉴於大家基本上都是对美国大学了解很少,寻求机构帮助没什麽问题,问题在於,大家找的机构是不是足够专业?不要只因为缺乏安全感就去找中介帮忙,你的目的是寻求更有经验的人来帮你解决信息缺乏的困境。但大部分中介其实都相当不专业,因为不是随便一个人就能深入了解美国大学(中介的顾问大部分都没有留学经历),只有那些真正在美国大学里就读过的学长学姐,才有资格。这也是为什麽我们平台组建之初,只招募名校留学背景的导师,而且强调同专业匹配。一个导师不可能了解所有的大学,但对於其在读的大学,在读的专业,曾申请过的大学,了解肯定要远甚於一般人的。而且他们提供的信息都是第一手信息,不必担心信息不实的问题。

美国留学本来就学费昂贵,找中介还要承担可能4万+的中介费(美国留学中介平均收费4w+),以及不专业的服务,最後拿到一个自己压根不想要的offer。这就是传统中介的弊端。现在是互联网时代,而我们admitwrite正是互联网留学的先锋,直接取消线下门店,取消销售环节,取消巨额广告投入,转而精心打磨服务水平。美国留学,我们只需要2w+就能搞定,而且还是美国top30的名校导师领衔4人团队,共同完成1个人的申请(1个同专业导师负责申请,1个导师负责文书写作,1个外籍导师负责文书润色,1个班主任负责协助和监督)。更低的价格,更高的申请质量和多重的保障,这就是互联网留学的特点。

1、同专业分支不同,申请难度不同

我们以Berkeley大学的Psychology专业为例子,在这个大专业下分有Behavioral and Systems Neuroscience(行为系统和神经科学)、Clinical Science(临牀医学)、Cognition(认知学)、Cognitive Neuroscience(认知神经学)、Developmental(发展学)、Social-Personality(社会人格)等几个细分支,而每个分支所需要的录取条件不同。

以GPA的要求来说,在17年累计的GPA中,Clinical Science(临牀医学)需要3.73,Cognitive Neuroscience(认知神经学)需要3.38,Developmental(发展学)、Social-Personality(社会人格)分别是3.87和3.86,Behavioral and Systems Neuroscience(行为系统和神经科学)和Cognition(认知学)没有新生入学所以没有做具体要求。

在GRE上的要求细分专业更是强差万别,具体我们可以通过下图来看,每个专业对各个model需要的分数都不同。

很多申美同学都感觉自己莫名其妙被拒:明明自己背景不错,甚至分数比拿到offer的同学还高,为什麽莫名其妙就被拒了?这时候对比你应该明白:Ta和你申请的专业一致吗?是大专业一致还是细分专业一致?申请的难度是否有区分?了解清楚这些对你申请会更有帮助。

2、明白你要学什麽

我们以UCSD的ECE(Electrical and Computer Engineering)作为例子,在大专业下录取分为11个方向,包括AI(人工智慧)、Bioinformatics(生物信息学)、 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人机交互)等等细分专业。不同学校对於研究方向英文叫法不同,比如track,field,area还有program of study等等,而像计算机工程(简称CE)算是计算机领域内软硬兼修的热门领域。

以CE的课程来说,大体上可以归为两大块:一块是偏「硬体」的课程,学的内容像是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计算机系统结构,嵌入式系统等这些电子工程专业里的课程;另一块是偏软体的课程,比如说视觉,图像处理,无限网路这种电子工程和计算机的交叉课程,还有像演算法,操作系统,数据分析这种计算机领域的核心课程。CE领域课程只需要修20个学分,其他24个学分你可以去选其他的课,也就是说你想继续软体课程也可以,去学硬体工程设计也行,导师都是允许的。

作为对比我们拿UCSD工科另一专业的无线电与空间科学(radio and space science)来做对比,这门专业你必须上36个学分的物理,电磁学,雷达,无线电之类的课程,自由选修的课程只有12个学分,所选的范围很窄不说,就算导师放你跨系跨方向去选修课,你大概也就只有3门课程而已。

所以说,在选校的过程中不要看到名校就兴奋,在名校选错了专业也是白搭。当然我们不是说学雷达,离子物理,微波就一定找不到工作(很显然继续走学术圈更适合),但是和CE的比起来,就业度可谓是有一定的差距。

3、专业性较强的硕士项目

接着上一点来说,大部分到美国读硕的学生,除了一心就想往学术圈走的同学外,剩下都是以就业为目的导向的,在选校时就留意专业性比较强的项目,也是为今後毕业打一个基础。

常见专业性较强的项目就是商科和CS,这里我们举一个宾大CS领域中CGGT(Computer Graphics and Game Technology)的专业。

近几年来游戏产业日渐红火,需要人才庞大,就业很有前途,以宾大这个专业来说,课程设置上就能看出实用性非常强,除了最基础的CS领域的操作系统,软体开发等内容,交叉课程中还有一些传媒类的课程,比如视觉设计,艺术鉴赏等内容,甚至还包含商科中的营销,市场发展等知识,综合性特别的强。

像这样专业性比较强的硕士,紧密围绕着某个行业对从业人员技能的需求而进行教育和培训,极大程度的提高了学生在该行业领域的就业优势和竞争力。若是要从事游戏行业的话,只学习了CS和软体的同学在编程方面会更优秀,但像艺术设计,视觉效果,游戏制作方面的经验就缺乏太多了。

但是这样专业性很强的项目也有自己的弊端,在职业的初期你很可能就只能被限制在某个固定的行业范围内,像CGGT这个专业来说,如果你要从事CS领域的云储存,大数据,操作系统等相关职位的话,那视觉啊,美术啊,营销那些课程算是白搭了,对你职业完全没有帮助,而且你的技术背景还会显得非常弱,你只能局限於找游戏开发的岗位。

所以在选校时候,你该把眼光放的远一些,想清楚你是否要投入某行某业的某个特定职位,为了这个职位你去选择最合适的专业攻读,否则浪费金钱和时间不说,若是找不到一份还不错的工作,那麽留学对你而言还不如旅游有意义的多。

4、录取的政策每年都在变化

英美为代表的海外留学热门国家每年录取都有大幅度的变动,最主要是要看各院系招生和申请情况,一般来说像热门专业CS,EE,AF这类每年申请爆满的专业来说,录取变动不会太大(每年分数都居高不下),而像一般的专业,可能去年报的人多分数有所提高,今年学校扩招报的人减少,那就会稍微降低要求,一切都是在变动中。

很好的例子就是Penn宾大,在08年金融危机时,政府对教育财政紧缩,这导致CS系招收了很多自费的MSc,录取的门槛也随之变低,由此专业水,保底校等说法在留学圈中传开。

但过了金融危机风波後,近几年来Penn也不是「拿钱就可以进」的学校了,就拿热门的CS专业来说,近年来美国CS专业就业良好,大量学生都来抢计算机的课程,Penn一方面为了保证授课的质量,另一方面也为了减轻Prof的授课压力,实行了两条卡人的政策:一条是GRE AW3.5,达不到这个分数的一律拒,一条是近50%的缩招。

现在Penn的CS系拒无数名校申请人已是常事,对於申请的同学来说,不要道听途说各种录取的小道消息就盲目的投递申请。

5、学校卡背景

卡背景的意思是,美国有些大学只考虑来自国内名校的申请人,GPA低一些,比如只有82也会考虑录取;但如果来自双非大学的申请者,即便GPA能到90,也会被拒。

其实美国卡背景没有英国那麽严格,像英国很多高校在第一轮审核中如果你的学校背景达不到所谓的「要求」,那麽其他都不用看直接就拒了,美国大学一般会给你说欢迎所有人申请,考虑各种背景申请人这样的客套话,可是不要被这种客套骗了,到时候莫名其妙的被拒。

其实美国学校总体上还是持开放的态度,接受所有背景的申请人,但是由於国内申请者实在太多,在每年秋季入学时招生办要面对几千份「大同小异」的申请,教授们实在是难以挑选出优秀且合适的人才,也不知道双非学校的90是否和名校的82在一个水平线上,会更倾向用名校来筛选一部分人才。

根据这几年的形式,美国卡背景的学校越来越多,大部分学校倾向於选择美本、美硕、国内名校的学生,我们以前面提到过Berkeley为例子,在15年之前,学校卡背景趋势还不太明显,少部分背景普通,像有过夏校经历或gap一年学生都能申请到,但16年开始学校便开始倾向於拥有很强海外教育和国内少数名校的学生了,近几年来这种势头更加明显。

除了学校外,没有任何一个人能明确的给出各个学校倾向的学院背景名单,并且名单是每年都在不停变化,谁都摸不清楚招生办到底在想什麽,如果碰上个卡背景的学校,而你背景又不是太强的话,只能说你运气背了。

所以在选校时你先审视下自己学校背景,如果在属於国内名校问题不大,你可以尽量选择卡背景的大学,GPA低一些录取胜算也高一些;如果院校背景不强,那麽尽量去避免「撞到枪口上」,至於这些卡背景或者不卡背景院校名单,这得靠你当年申请时去做一个细致的了解了,像前文说的,谁都不能确定今年录取的偏好是什麽样。

其他选校参考因素:

1、九个月的短项目

美国有些学校硕士项目比较短,最短的只有9个月的时间,典型的专业就是LLM(Master of Law),这种项目耗时短,投资少,性价比相对较高的特性受到大部分国内学子的欢迎,每年申请人数也不再少数。

由於其项目学制短的原因,所需要申请人的背景条件较高,像LLM的短期项目的申请上,一般而言收的是拥有工作经验的律师,也有一些成绩优良的美本毕业生,若是在该短期项目上没有过硬的实力,很难会被录取。

什麽是过硬的实力?以Law这个专业来说,首先理论知识的基础非常紮实,对法律整个体系了如指掌,其次只有理论知识还不够,还要结合一些实际操作的经验,比如有开庭案例,收证过程等等,最後就是英语水平,用成绩来衡量的话起码TOFEL在100,口语在22以上算是过关,而更高要求是能迅速融入英语教学环境,也就相当於有local speaker的英语水平。

在这里提醒大家一点,除了可以选择延期毕业的项目外,基本上9个月毕业後就得在美国开始找工作,而根据OPT(Optional Practical Training 可选实习许可)的规定,硕士毕业生在90天内需找到工作,否则将回国,无疑对於毕业生来说压力会更大。所以对於短期的硕士项目来说,我们建议先全方位考虑自身的情况(包括成绩,学校,专业),再来进一步的筛选。

2、地理位置

很多留学文章里都会给大家灌输一个观念,就是学校地理位置多麽多麽重要,交通方便地区发达,公司只招近的学生啦,除了纽约都是村子,越偏僻地方治安相当乱……当然他们说的也没有错,但很容易给留学生造成一种只能选发达地区留学的错误概念。

我们把美国高校按四个地区来划分:最繁华的在东北部,也就是美国最繁华的工商部,不少名校都集中与此,教育和就业优势不言而喻;南部美国真正的样子,文化色彩非常浓郁;中西部地区,美丽的乡村;西部,矽谷在这里,气候迷人,生活惬意,会生活的很小资。

中西部地区的确是有些荒凉,而且地区也不太发达,但若你准备在美国工作的话,一车在手,天下你有(经济不宽裕可考虑二手),其他几个地区来说其实相差并不是太大。

其实考虑地理位置,我们认为两个因素最重要:一个关乎自身安全,一个关於未来就业。

美国的治安真的很难三言两语就能描述清楚,如果要形容的话应该是「天堂和地狱并存」,有治安败坏的犯罪之都,也有宁静祥和的美好生活,很多学生认为经济越发达的地区治安肯定会越好,其实不然,很多时候「天堂」和「地狱」往往只有一街之隔,比如夜夜繁华的芝加哥,小镇也不代表这治安落後,比如宁静祥和的kansas州。

在参考安全因素之前,大家可以去U.S News上看关於地区安全因素的总结,这个是犯罪率高的地区排名

https://www.usnews.com/news/best-states/rankings/crime-and-corrections

还有治安良好地区的排名

https://www.usnews.com/news/best-states/rankings

若你想直接查看你所在地区的治安情况,直接到这来查询

Helping You Build a Safer Community

接下来就要说比较重要的就业环节,首先我们要说,「近水楼台先得月」这个观点没错,本地就业资源的丰富肯定能为你将来的就业锦上添花,但是你也要看你招聘的公司,一般来说,如果你要进的是全国性的公司,比如微软,谷歌,英特尔Nvidia,Amazon,Oracle这样的大公司,那麽你在哪里无所谓,因为他们每年都有固定的时间固定的list,飞往各个学校去参加Career Fair,没有固定的渠道其实很难进去实习。

另外一种就是本地公司,这也就是「近水楼台先得月」,这种公司要不就是规模不大,没有雄厚资金去全美招人,要不就是没兴趣筛选,只想在附近学校选几个人才,对於这种本地的就业来说,其实在就读之前可以先查一下当地比较知名的公司,可以从留学论坛中查看一下近几年的招聘趋势,做一个充足的准备。

还有一点影响地理位置的是你的专业,像学文科类的建议去南部或中部的地区,文化啊环境啊都比较适合文科学生的气质;学商科金融还是往纽约,华盛顿,芝加哥靠;像石油这一行垄断的地区是德州;机械工程绝对是底特律附近;如果是CS的话,其实不一定要去西部,尽管靠近矽谷,但也不是你去了就能找到工作,CS这行,把技术先给学好了,其他都好说。

包括很多留学生考虑到就业的问题,不想要选择波士顿附近学校就读(因为哈佛和MIT在这里),由於这两所学校的影响力,当地就业市场应该被这两所学校学生给填满了,其实不然,一般在这两所学校读的学生,毕业後要麽去纽约做金融,要麽去矽谷从事CS,留在当地学生也有,但不会是主流人羣。

说到最後,其实每个人都向往着进最牛的公司,拿最高的工资,但现实不是每个人都能进谷歌,微软,并且留学过程中会有很多其他因素做限制,比如家庭,工资待遇,住房,生活习惯,男女朋友等,综合考虑这些情况,在选校这前可以先考量下地区经济多样化,学校周围是否有活跃的就业市场,就业机会多不多这些问题。况且,作为刚毕业的硕士生来说,不一定一来就要进大公司,先找到工作,办下工作签证,累计工作经验和拓展人脉,对你未来发展会更好。

3、回国发展

上一部分主要是在讲毕业後在美国进行工作,但还有一部分学生毕业後是选择回国工作的,那麽选校时综排更重要还是专排更重要呢?

网上的说法大多数是认为综排更重要,因为回国的名号会更响亮一些,找工作也相对容易一些,但以我们来看,回国就业以下两点更为重要:

1)工作经验。若你要在国内找到一个高薪的工作,那你学校的牌子不重要,你的工作经验更让公司青睐,比如你在谷歌、苹果、微软等做过实习,有一定的岗位的工作经验,你的履历就会比名号有用的多,因为公司虽然会在乎你的学历水平,但你会能给公司带来什麽比你从哪里毕业更为重要。

2)家庭背景。若在美国没有实际的工作经验,回国想要找到一份还不错的工作的话,家里的人脉对你的帮助极其大,之前听过一个消息,国内某省银行招聘财管,申请人中全是一堆美国名校(MIT,哥大,杜克),其中有一个波士顿毕业的学生,也没有参加面试,但最後也被录取了,後来才知道原来他家里人和这某行行长有关系,直接就把他调进去了。当然我们认为进去後也是看本领吃饭,只是说人脉会让你更容易找到好的工作。

3)最後才是靠学校牌子来找工作,大家要认清一个现实,现在不是十年前,海归遍地都是,有名校毕业证也不是个稀奇的事,你若到北上广去转一圈就明白,越好的工作条件越高,紧凭一个毕业证,是很难找到合适且高薪的工作。

4)切忌广撒网

有很多同学抱有一个错误的观点,那就是海申,一口气申20-30所学校,反正总有一所能够录上,这种思想放在上个世纪90年代还行,因为那时候出国人少,但现在时代不同了,每年出国人都爆满,海申不会给你将带来确保的优势或成功。

我们这样来举一个例子你就很明白:假设美国top30招生数恒定,招生总数没有变化,今年有15,000个国内学生来申这30所学校,但只录2000人。

再假设这15,000人全都来申请top30的学校,那麽每个学校当处理国内申请资料就是15,000份,结果就是top30学校都被申爆,但录取结果还是2000人,处理资料的速度还极慢,甚至有的同学等到招满了都拿不到offer,你的申请的再多是没有用的。

可见,申请多少和录取比例没有关系,你应该让这top30学校相信你会是这2000的其中之一。可能A校觉得你不合适,但B校就给了你offer,最终在2000位置中,就多了一个你的位置。

还有一点,每个学校都有$50-$100的申请费,对於根本没有希望的学校没必要去花这个钱,并且你的文书不可能是通用的,你得针对不同的学校不同专业进行大量的修改,否则都是肉包子打狗。

我们同意海申的方式是,比如你已经确定了要去某个地区读大学,比如加州,加州还不错的学校也就是十几所,精准的都申请了就行,被录取的机会也会更大。


一周热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