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1-06 11:50发布
四川农大研究生哪些专业比较好?哪些专业的就业面较广。
四川农大研究生哪些专业比较好?哪些专业的就业面较广。 1 四川农业大学研究生专业简介; 专 业 简 介 071001植物学 071005微生物学 071009细胞生物学 071010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博士、硕士点)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是我校新兴优势学科,依托四川省农业生物技 术中心、四川省作物生物工程重点实验室等省部级重点实验室。现有以动 植物、微生物为研究对象的研究方向共9个,涉及生物分子细胞遗传、分 子数量遗传、基因工程、生物信息学及生化分子生物学理论与应用开发等 多个领域,师资力量雄厚。培养能够独立从事生物技术、生物工程及相关 领域研究与开发高级专门人才,毕业授理学博士或硕士学位。 071011生物物理学 生物物理学是生物学和物理学相结合的一门边缘学科。主要在核酸和蛋白质 的分离和纯化、酶结构变异与生物活性、动(植)物营养物质同位素示踪动 力学研究、免疫分析技术、家畜生殖激素检测与疾病诊断、新兽(农)药残 留研究,GnRH免疫家畜去势研究、辐射生物学效应及修复机理、生物数学等 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本学科现有教授5人,副教授4人。 083002环境工程 四川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系环境工程硕士专业,培养在环 境工程领域具有研究、开发和应用能力的高级工程专业技术人才,目前主要 设有五个研究方向: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环境生态工程、环境生物工 程、环境规划与管理、环境污染化学及控制等。各方向的指导教师都是在其 研究领域承担过国家级、省部级重大科研项目并取得丰硕成果的知名专家、 教授。已承担或正在进行的科研项目有:造纸黑液处理(中德合作项目)、非 木材纤维清洁制浆工艺(国家科技部)、浸提-交换法处理铬渣的研究(四川省 科技厅)、高效缓释木质素复合肥研制(四川省教育厅)、四川盆地低山丘陵区 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国家科技部)、退耕还林区生态效益评价与最佳植被恢复 模式研究(国家教育部)等。获国家、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多项,国家、四川省 教学成果奖多项。 083201食品科学 083203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 本专业现有教学科研人员16人,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占70%,有教授2人, 副教授6人。现有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在校本科生400余人,食品科学、农产 品加工及贮藏工程硕士点2个,在校硕士研究生37人。 本专业拥有200万元以上人民币的食品分析检测、食品加工仪器设备和近 2000平方米的专业实验室。 近年来,在省级以上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100多篇,主编、参编各类教材、 专著20多部(本)。主持完成了10余项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先后获省部级 以上科技奖励4项。主持在研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4项,校、地合作科研项目 5项,在研经费100余万元。 090101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博士、硕士点) 我校作物栽培与耕作学专业历史悠久,于1959年招收第一位硕士生,1983 年获硕士学位授权点,2001年获博士学位授权点。所在学科现为四川省重 点学科和“211工程”二期重点建设学科。学科设备先进,有光合测定系统、 自动定氮仪、谷物品质分析仪、根系监测系统等先进仪器。在作物高产、 优质、高效理论与技术、区域生态农业、植物生理及调控技术和生物资源 的可持续性利用等方面正在进行着深入系统的研究,已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三 等奖和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多项奖励。 090102作物遗传育种学(博士、硕士点) 四川农业大学作物遗传育种学科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名师汇萃,硕果累累。 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曾在水稻、小麦种质资源研究上获得国家发明一等奖, 在玉米自交系选育上获国家发明二等奖,在全国遗传育种学界享有崇高的声誉。 近年来,学科在保持传统优势的前提下,以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和遗传 学为基础,在主要粮油作物新品种选育、种质资源创新和良种繁育学等研究 领域作了大量的研究工作,总体水平已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某些方面达到国 2 四川农业大学研究生专业简介; 际先进水平,为四川省及西部地区、乃至全国农业生产发展和科技进步作出 了重大贡献。 学科拥有一支学历学位、知识和年龄结构合理,学术水平较高,素质优良, 具有活力的学术队伍。这支队伍既有从事新品种选育和新材料创造与应用研 究人才,又有从事生物高新技术和应用基础研究的人才。他们中有著名水 稻遗传育种学家、国家杰出高级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周开达教授,国家 杰出高级专家、小麦遗传育种学家颜济教授,国家杰出高级专家、玉米遗 传育种学家荣廷昭教授,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全国人大农业专委会委员、 小麦细胞遗传和育种学家任正隆教授,他们在水稻、小麦、玉米三大粮食作物 的遗传与种研究领域成绩卓著,硕果累累,为四川及西南地区,乃至全国的主 要粮食生产作出了杰出的贡献。除了老一辈学术带头人继续在国内外保持较 高的声誉外,一大批45岁以下的学术带头人和后备人选在各自的教学、科研 领域已取得优异成绩,如郑有良教授和李平教授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 一、二层次人选和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黄玉碧教授被授予国家有突出贡献 的中青年专家、并入选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潘光堂教授入选四川省学术带 头人等,他们将在本学科今后的发展中发挥主导作用。 近五年来(1998~2002),学科先后承担“863计划”、总理基金、转基因专项、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48计划”和国家攻关等项目33项,部省级重大项目55项, 项目总经费达4320万元。选育通过省或国家审定的粮油作物新品种40个,获准发 明专利3项,获新品种、新材料保护8项;推广作物新品种40余个,累计推广面积 达1亿亩以上,创社会、经济效益50多亿元;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与科技进步二 等奖各1项,部省级科技进步奖13项, 出版专著6部,发表科研论文500余篇, 其中,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发表论文104 篇,被SCI收录48 篇。 通过不断发展和充实完善,作物遗传育种学科已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多层次、 高质量的人才培养体系,已建成四川和西南地区、乃至全国粮油生产可持续发 展研究和高级创新人才培养基地之一。于2002年被批准为全国重点学科,2001 年获得了作物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研究生培养规模进一步扩大,研 究生培养质量显著提高, 博士研究生发表的论文被SCI收录人均1篇以上,其 中博士学位论文《水稻几个重要性状的遗传分析和分子标记定位》、《核桃 体细胞胚胎发生与转基因研究》、《小麦特异种质资源分子生物学研究》分 别入选2000、2002、2003年度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090120植物资源保护与利用(自主设立博士点) 090201果树学(博士、硕士点) 果树学硕士点是我校“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之一,是四川省园艺学科 硕士研究生培养中心。该学科目前有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2 人,四川省 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2人。博士生导师4人,硕士生导师10人,其中 先后有6人到德国、英国、加拿大等留学。有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和1个校级 重点学科,仪器设备150万余元。“十五”期间,人均科研经费10余万元。 090202蔬菜学 四川农业大学“蔬菜学”硕士点是四川省及西南地区培养蔬菜学高层次人才 的培养基地。该学科现有硕士生导师7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5人,中青 年教师中有6人先后到德国、英国、法国、加拿大等国留学。有省级重点实 验室1个,仪器设备100余万元。“十五”期间,人均科研经费15万元。参考资料:http://tieba..com/f kz=16048479
最多设置5个标签!
四川农大研究生哪些专业比较好?哪些专业的就业面较广。 1 四川农业大学研究生专业简介; 专 业 简 介 071001植物学 071005微生物学 071009细胞生物学 071010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博士、硕士点)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是我校新兴优势学科,依托四川省农业生物技 术中心、四川省作物生物工程重点实验室等省部级重点实验室。现有以动 植物、微生物为研究对象的研究方向共9个,涉及生物分子细胞遗传、分 子数量遗传、基因工程、生物信息学及生化分子生物学理论与应用开发等 多个领域,师资力量雄厚。培养能够独立从事生物技术、生物工程及相关 领域研究与开发高级专门人才,毕业授理学博士或硕士学位。 071011生物物理学 生物物理学是生物学和物理学相结合的一门边缘学科。主要在核酸和蛋白质 的分离和纯化、酶结构变异与生物活性、动(植)物营养物质同位素示踪动 力学研究、免疫分析技术、家畜生殖激素检测与疾病诊断、新兽(农)药残 留研究,GnRH免疫家畜去势研究、辐射生物学效应及修复机理、生物数学等 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本学科现有教授5人,副教授4人。 083002环境工程 四川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系环境工程硕士专业,培养在环 境工程领域具有研究、开发和应用能力的高级工程专业技术人才,目前主要 设有五个研究方向: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环境生态工程、环境生物工 程、环境规划与管理、环境污染化学及控制等。各方向的指导教师都是在其 研究领域承担过国家级、省部级重大科研项目并取得丰硕成果的知名专家、 教授。已承担或正在进行的科研项目有:造纸黑液处理(中德合作项目)、非 木材纤维清洁制浆工艺(国家科技部)、浸提-交换法处理铬渣的研究(四川省 科技厅)、高效缓释木质素复合肥研制(四川省教育厅)、四川盆地低山丘陵区 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国家科技部)、退耕还林区生态效益评价与最佳植被恢复 模式研究(国家教育部)等。获国家、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多项,国家、四川省 教学成果奖多项。 083201食品科学 083203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 本专业现有教学科研人员16人,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占70%,有教授2人, 副教授6人。现有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在校本科生400余人,食品科学、农产 品加工及贮藏工程硕士点2个,在校硕士研究生37人。 本专业拥有200万元以上人民币的食品分析检测、食品加工仪器设备和近 2000平方米的专业实验室。 近年来,在省级以上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100多篇,主编、参编各类教材、 专著20多部(本)。主持完成了10余项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先后获省部级 以上科技奖励4项。主持在研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4项,校、地合作科研项目 5项,在研经费100余万元。 090101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博士、硕士点) 我校作物栽培与耕作学专业历史悠久,于1959年招收第一位硕士生,1983 年获硕士学位授权点,2001年获博士学位授权点。所在学科现为四川省重 点学科和“211工程”二期重点建设学科。学科设备先进,有光合测定系统、 自动定氮仪、谷物品质分析仪、根系监测系统等先进仪器。在作物高产、 优质、高效理论与技术、区域生态农业、植物生理及调控技术和生物资源 的可持续性利用等方面正在进行着深入系统的研究,已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三 等奖和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多项奖励。 090102作物遗传育种学(博士、硕士点) 四川农业大学作物遗传育种学科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名师汇萃,硕果累累。 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曾在水稻、小麦种质资源研究上获得国家发明一等奖, 在玉米自交系选育上获国家发明二等奖,在全国遗传育种学界享有崇高的声誉。 近年来,学科在保持传统优势的前提下,以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和遗传 学为基础,在主要粮油作物新品种选育、种质资源创新和良种繁育学等研究 领域作了大量的研究工作,总体水平已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某些方面达到国 2 四川农业大学研究生专业简介; 际先进水平,为四川省及西部地区、乃至全国农业生产发展和科技进步作出 了重大贡献。 学科拥有一支学历学位、知识和年龄结构合理,学术水平较高,素质优良, 具有活力的学术队伍。这支队伍既有从事新品种选育和新材料创造与应用研 究人才,又有从事生物高新技术和应用基础研究的人才。他们中有著名水 稻遗传育种学家、国家杰出高级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周开达教授,国家 杰出高级专家、小麦遗传育种学家颜济教授,国家杰出高级专家、玉米遗 传育种学家荣廷昭教授,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全国人大农业专委会委员、 小麦细胞遗传和育种学家任正隆教授,他们在水稻、小麦、玉米三大粮食作物 的遗传与种研究领域成绩卓著,硕果累累,为四川及西南地区,乃至全国的主 要粮食生产作出了杰出的贡献。除了老一辈学术带头人继续在国内外保持较 高的声誉外,一大批45岁以下的学术带头人和后备人选在各自的教学、科研 领域已取得优异成绩,如郑有良教授和李平教授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 一、二层次人选和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黄玉碧教授被授予国家有突出贡献 的中青年专家、并入选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潘光堂教授入选四川省学术带 头人等,他们将在本学科今后的发展中发挥主导作用。 近五年来(1998~2002),学科先后承担“863计划”、总理基金、转基因专项、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48计划”和国家攻关等项目33项,部省级重大项目55项, 项目总经费达4320万元。选育通过省或国家审定的粮油作物新品种40个,获准发 明专利3项,获新品种、新材料保护8项;推广作物新品种40余个,累计推广面积 达1亿亩以上,创社会、经济效益50多亿元;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与科技进步二 等奖各1项,部省级科技进步奖13项, 出版专著6部,发表科研论文500余篇, 其中,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发表论文104 篇,被SCI收录48 篇。 通过不断发展和充实完善,作物遗传育种学科已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多层次、 高质量的人才培养体系,已建成四川和西南地区、乃至全国粮油生产可持续发 展研究和高级创新人才培养基地之一。于2002年被批准为全国重点学科,2001 年获得了作物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研究生培养规模进一步扩大,研 究生培养质量显著提高, 博士研究生发表的论文被SCI收录人均1篇以上,其 中博士学位论文《水稻几个重要性状的遗传分析和分子标记定位》、《核桃 体细胞胚胎发生与转基因研究》、《小麦特异种质资源分子生物学研究》分 别入选2000、2002、2003年度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090120植物资源保护与利用(自主设立博士点) 090201果树学(博士、硕士点) 果树学硕士点是我校“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之一,是四川省园艺学科 硕士研究生培养中心。该学科目前有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2 人,四川省 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2人。博士生导师4人,硕士生导师10人,其中 先后有6人到德国、英国、加拿大等留学。有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和1个校级 重点学科,仪器设备150万余元。“十五”期间,人均科研经费10余万元。 090202蔬菜学 四川农业大学“蔬菜学”硕士点是四川省及西南地区培养蔬菜学高层次人才 的培养基地。该学科现有硕士生导师7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5人,中青 年教师中有6人先后到德国、英国、法国、加拿大等国留学。有省级重点实 验室1个,仪器设备100余万元。“十五”期间,人均科研经费15万元。参考资料:http://tieba..com/f kz=16048479
一周热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