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1-06 11:50发布
请问中山大学的计算机系排名如何?师资如何?就业如何?
请问中山大学的计算机系排名如何?师资如何?就业如何? 中山大学计算机科学系2005年“计算机技术”专业工程硕士招生简章中山大学计算机科学系成立于1979年,是我国3234303765最早招收计算机本科专业的单位之一,也是华南地区最早招收计算机硕士、博士的单位之一。现有计算机软件与理论博士点,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计算机应用技术以及计算机系统结构3个硕士点,计算机技术和软件工程2个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信息安全以及软件工程4个本科专业,其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是广东省首批名牌专业。计算机科学系现有正教授10名(其中博士生导师8名)、副教授28名。另聘请陈火旺院士、陈国良院士、王杰教授(美国)、潘毅教授(美国)等4名国内外著名教授为我系兼职教授。专职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或正在攻读博士学位的教师占60%以上,在这支队伍中,既有学术造诣深厚的著名学者,更有一批朝气蓬勃的中青年骨干。近年计算机科学系每年招收博士研究生20多名、硕士研究生100多名。计算机科学系一直重视与国内外的学术交流和合作,许多教师曾到国外留学或进修访问,每年都有一批教师和学生到国外著名大学进修、学习或参加学术活动。近年来,我系承担了一大批国家、省部级及地方科研项目,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863高新技术项目、国家重点攻关项目、粤港关键领域项目等,仅2003年与2004年就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0项,有多项重要应用成果通过国家、省部级以上鉴定并获奖。为适应计算机科学和技术的迅猛发展,提高在职人员应用计算机科学理论与技术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计算机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批准,2005年我校“计算机技术”专业工程硕士将在在职工程技术人员、在职工程管理人员、在职教师(在校从事工程技术与工程管理相关人员)中招生,招生名额由我校自行确定,我校将根据考生的考试成绩,自主确定录取分数线,择优录取。中山大学计算机科学系具体负责“计算机技术”专业工程硕士培养计划与教学大纲的制订以及日常管理工作,授课全部由中山大学计算机科学系具有博士生导师与硕士生导师资格的正、副教授承担。一、工程领域及研究方向1、工程领域:计算机技术。2、研究方向:软件工程、分布式计算、嵌入式系统及应用、网络与信息安全、多媒体信息处理、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电子商务、企业信息化、商业智能系统等。二、主要课程设置1、必修课:英语、马克思主义理论、算法分析与设计、可计算性与计算复杂性、程序理论基础、现代网络技术。2、选修课:软件项目管理、面向对象技术、系统分析与设计、分布式计算、嵌入式系统及应用、高级数据库技术、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计算机密码学、网络与信息安全、计算机辅助设计、虚拟现实技术、时态信息处理、生物信息学等。三、学习年限与学位授予1、学习年限:非脱产学习3年,最长不超过5年。授课时间均安排在周六、周日。2、学位授予:按培养方案的要求,通过课程考试取得规定学分并通过学位论文答辩,经校学位评定委员会批准,授予“计算机技术”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四、报考条件1、具有大学本科学历的在职工程技术人员和工程管理人员、在校从事工程技术与工程管理相关工作的教师。2、工作年限不限,但被录取者需修完研究生课程并从事工程实践2年以上,结合工程任务完成学位论文,方可申请硕士学位论文答辩。五、报名办法1、网上下载并填写报名资格审查表符合报考条件者填写《2005年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报考资格审查表》(可在中山大学研究生院网页下载,网址为:http://graate.zsu.e.cn,也可在全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主页下载,网址为:http://www.cdgdc.e.cn/scb.zip)一式两份,交由考生所在单位人事部门审核,签署推荐意见并加盖公章2、网上报名符合报考条件的考生,须在报考点所在省市所规定的网报时间内,通过互联网登录有关省级主管部门指定网站,按要求填写、提交报名信息。在广东省报考并参加考试的考生请于2005年7月8日至7月23日通过互联网进行网上报名,提交考生报名信息。广东省报名网址:http://xwb.gdhed.e.cn。3、现场报名网上报名后,考生需按规定时间到网报所在省市指定的现场报名点进行现场报名。在广东省报考的考生请于2005年7月25日至31日到华南理工大学西湖厅或于7月28日至31日到深圳大学研究生楼现场报名,进行交费、照相,确认报名信息。两报名点具体报名时间为:上午9:00-12:00,下午13:00-16:30。4、资格审查对报考中山大学考生的资格审查将在第二阶段的专业综合考试前进行。对于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资格考试(GCT)考试成绩达到我校自定的合格分数线的考生(含已参加2004年GCT考试且成绩达到我校2005年合格分数线,并要求报读我校该专业的考生),须到我校进行报考资格审查。。资格审查的具体时间、地点将另行通知。资格审查时,考生须携经本人所在单位人事部门签署同意报考意见并加盖公章的资格审查表(一式两份)、身份证、本科毕业证及学位证书原件和复印件,参加了2004年GCT考试的考生还须提供其2004年GCT考试成绩单,到中山大学研究生招生办公室进行资格审查。对于不符合报考条件或提供虚假信息的考生,我校将取消其参加第二阶段专业综合考试的资格。一切责任由考生自负六、考试方式工程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采取两段制考试方式。第一阶段:入学资格考试第一阶段,参加国家统一组织的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资格考试(GCT)(考生取得的GCT成绩有效期暂定两年)。该阶段主要测试考生的综合素质。考生当年只可选择1所工程硕士培养单位报考。我校将根据考生的考试情况确定GCT合格分数线。 GCT试卷由四部分构成:语言表达能力测试、数学基础能力测试、逻辑推理能力测试、外国语(报考我校语种为英语)运用能力测试。GCT试卷满分400分,每部分各占100分。考试时间为3个小时,每部分为45分钟。GCT的命题依据《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资格考试指南(2004年版)(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出版)》。第二阶段:综合测试对于达到我校自定的入学资格考试合格分数线的考生,需持本人的GCT-ME成绩单,参加我校自行组织的综合测试。我校将根据考生的GCT-ME成绩和综合测试结果决定是否录取。综合测试采取笔试与面试相结合的方式,笔试科目为《计算机网络》,面试主要考查学员从事相关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工作的潜在素质、技能和业绩。综合测试的具体时间、地点将根据考生报名时提交的联系方式另行通知。七、费用学费每人每学年12000元,资料费在学习期间按所需资料的成本另收。学员在读期间,一切关系保留在原工作单位,其工资、生活福利、补助、医疗费用等均由原单位负责,学生返校学习的食、宿、交通费用自理。八、联系方式1、中山大学计算机科学系联 系 人:赵老师、罗老师咨询电话:(020) 84112290、84112192 传真:(020) 84112290电子邮件:lndcs@zsu.e.cn 网址:http://www.cs.sysu.e.cn/2、中山大学研究生院招生办公室咨询电话:(020) 84111686 网址:http://graate.sysu.e.cn/3、中山大学校园网 网址:http://www.sysu.e.cn/参考资料:中山大学网站
最多设置5个标签!
请问中山大学的计算机系排名如何?师资如何?就业如何? 中山大学计算机科学系2005年“计算机技术”专业工程硕士招生简章中山大学计算机科学系成立于1979年,是我国3234303765最早招收计算机本科专业的单位之一,也是华南地区最早招收计算机硕士、博士的单位之一。现有计算机软件与理论博士点,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计算机应用技术以及计算机系统结构3个硕士点,计算机技术和软件工程2个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信息安全以及软件工程4个本科专业,其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是广东省首批名牌专业。计算机科学系现有正教授10名(其中博士生导师8名)、副教授28名。另聘请陈火旺院士、陈国良院士、王杰教授(美国)、潘毅教授(美国)等4名国内外著名教授为我系兼职教授。专职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或正在攻读博士学位的教师占60%以上,在这支队伍中,既有学术造诣深厚的著名学者,更有一批朝气蓬勃的中青年骨干。近年计算机科学系每年招收博士研究生20多名、硕士研究生100多名。计算机科学系一直重视与国内外的学术交流和合作,许多教师曾到国外留学或进修访问,每年都有一批教师和学生到国外著名大学进修、学习或参加学术活动。近年来,我系承担了一大批国家、省部级及地方科研项目,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863高新技术项目、国家重点攻关项目、粤港关键领域项目等,仅2003年与2004年就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0项,有多项重要应用成果通过国家、省部级以上鉴定并获奖。为适应计算机科学和技术的迅猛发展,提高在职人员应用计算机科学理论与技术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计算机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批准,2005年我校“计算机技术”专业工程硕士将在在职工程技术人员、在职工程管理人员、在职教师(在校从事工程技术与工程管理相关人员)中招生,招生名额由我校自行确定,我校将根据考生的考试成绩,自主确定录取分数线,择优录取。中山大学计算机科学系具体负责“计算机技术”专业工程硕士培养计划与教学大纲的制订以及日常管理工作,授课全部由中山大学计算机科学系具有博士生导师与硕士生导师资格的正、副教授承担。一、工程领域及研究方向1、工程领域:计算机技术。2、研究方向:软件工程、分布式计算、嵌入式系统及应用、网络与信息安全、多媒体信息处理、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电子商务、企业信息化、商业智能系统等。二、主要课程设置1、必修课:英语、马克思主义理论、算法分析与设计、可计算性与计算复杂性、程序理论基础、现代网络技术。2、选修课:软件项目管理、面向对象技术、系统分析与设计、分布式计算、嵌入式系统及应用、高级数据库技术、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计算机密码学、网络与信息安全、计算机辅助设计、虚拟现实技术、时态信息处理、生物信息学等。三、学习年限与学位授予1、学习年限:非脱产学习3年,最长不超过5年。授课时间均安排在周六、周日。2、学位授予:按培养方案的要求,通过课程考试取得规定学分并通过学位论文答辩,经校学位评定委员会批准,授予“计算机技术”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四、报考条件1、具有大学本科学历的在职工程技术人员和工程管理人员、在校从事工程技术与工程管理相关工作的教师。2、工作年限不限,但被录取者需修完研究生课程并从事工程实践2年以上,结合工程任务完成学位论文,方可申请硕士学位论文答辩。五、报名办法1、网上下载并填写报名资格审查表符合报考条件者填写《2005年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报考资格审查表》(可在中山大学研究生院网页下载,网址为:http://graate.zsu.e.cn,也可在全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主页下载,网址为:http://www.cdgdc.e.cn/scb.zip)一式两份,交由考生所在单位人事部门审核,签署推荐意见并加盖公章2、网上报名符合报考条件的考生,须在报考点所在省市所规定的网报时间内,通过互联网登录有关省级主管部门指定网站,按要求填写、提交报名信息。在广东省报考并参加考试的考生请于2005年7月8日至7月23日通过互联网进行网上报名,提交考生报名信息。广东省报名网址:http://xwb.gdhed.e.cn。3、现场报名网上报名后,考生需按规定时间到网报所在省市指定的现场报名点进行现场报名。在广东省报考的考生请于2005年7月25日至31日到华南理工大学西湖厅或于7月28日至31日到深圳大学研究生楼现场报名,进行交费、照相,确认报名信息。两报名点具体报名时间为:上午9:00-12:00,下午13:00-16:30。4、资格审查对报考中山大学考生的资格审查将在第二阶段的专业综合考试前进行。对于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资格考试(GCT)考试成绩达到我校自定的合格分数线的考生(含已参加2004年GCT考试且成绩达到我校2005年合格分数线,并要求报读我校该专业的考生),须到我校进行报考资格审查。。资格审查的具体时间、地点将另行通知。资格审查时,考生须携经本人所在单位人事部门签署同意报考意见并加盖公章的资格审查表(一式两份)、身份证、本科毕业证及学位证书原件和复印件,参加了2004年GCT考试的考生还须提供其2004年GCT考试成绩单,到中山大学研究生招生办公室进行资格审查。对于不符合报考条件或提供虚假信息的考生,我校将取消其参加第二阶段专业综合考试的资格。一切责任由考生自负六、考试方式工程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采取两段制考试方式。第一阶段:入学资格考试第一阶段,参加国家统一组织的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资格考试(GCT)(考生取得的GCT成绩有效期暂定两年)。该阶段主要测试考生的综合素质。考生当年只可选择1所工程硕士培养单位报考。我校将根据考生的考试情况确定GCT合格分数线。 GCT试卷由四部分构成:语言表达能力测试、数学基础能力测试、逻辑推理能力测试、外国语(报考我校语种为英语)运用能力测试。GCT试卷满分400分,每部分各占100分。考试时间为3个小时,每部分为45分钟。GCT的命题依据《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资格考试指南(2004年版)(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出版)》。第二阶段:综合测试对于达到我校自定的入学资格考试合格分数线的考生,需持本人的GCT-ME成绩单,参加我校自行组织的综合测试。我校将根据考生的GCT-ME成绩和综合测试结果决定是否录取。综合测试采取笔试与面试相结合的方式,笔试科目为《计算机网络》,面试主要考查学员从事相关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工作的潜在素质、技能和业绩。综合测试的具体时间、地点将根据考生报名时提交的联系方式另行通知。七、费用学费每人每学年12000元,资料费在学习期间按所需资料的成本另收。学员在读期间,一切关系保留在原工作单位,其工资、生活福利、补助、医疗费用等均由原单位负责,学生返校学习的食、宿、交通费用自理。八、联系方式1、中山大学计算机科学系联 系 人:赵老师、罗老师咨询电话:(020) 84112290、84112192 传真:(020) 84112290电子邮件:lndcs@zsu.e.cn 网址:http://www.cs.sysu.e.cn/2、中山大学研究生院招生办公室咨询电话:(020) 84111686 网址:http://graate.sysu.e.cn/3、中山大学校园网 网址:http://www.sysu.e.cn/参考资料:中山大学网站
一周热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