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1-06 11:50发布
求 “中国继续教育未来的发展趋势”
求 “中国继续教育未来的发展趋势” 经济全球化下的我国继续教育发展趋势内容摘要:国际全球化发展趋势对我国继续教育发展的影响。经济全球化促进了技术、经济、文化全球一体化的步伐,对我国人才市场的供求关系也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全球化发展过程中,高科技、新技术的迅猛发展,使知识更新和老化的速度加快,学校一次性教育出来的学生只能算“人才毛坯”,要适应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就必须不断学习、终身学习。国家政策和经济结构的调整对继续教育的影响。我国“科教兴国”战略决策的实施和我国经济领域中实现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使得必须发展继续教育。我国继续教育的发展趋势。大力加强对继续工程教育重要性的宣传;切实加强领导,大力推进法规建设,配套政策要形成体系;加大投入,确保继续教育工作正常开展;积极探索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继续教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积极采用现代教育技术,保障继续教育的高效实施。序言经济全球化促进了技术、经济、文化全球一体化的步伐,对我国人才市场的供求关系也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以往的一次性教育定终身,考上了大学就会有保障的社会现象也渐渐离我们远去。随着全球一体化的迅速展开,人才的提升和定位成为保障我们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对国内人才的培养也提出了更高更严格的标准,国内人才的培养应着眼于国际化、标准化、技能化的发展目标。联合国科教文总干事马约尔在有关继续教育的会上提出“提供终身教育与培训是我们唯一能够用必要的知识与能力武装人民的途径,使他们能够在变化的世界中生存①。”说明终身教育已成为各国教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共同要求,建立终身教育体系社会成为世界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共同趋势。在经济全球化趋势势不可挡的今天,中国的继续教育如何占据更有利的位置,发挥其特殊的功能将令世界瞩目。一、在科学技术日益发展的今天,我国继续教育的发展趋势。1、国际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对我国的继续教育影响。国际全球化、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使中国在世界经济一体化格局中的地位的日趋显现,这一切都让终身学习、学习型社会等概念日益为世界各国所接受。学习决定命运,不论是个人、企业、国家,都需遵从同样的道理。这就为中国继续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然而,毕竟我们与发达国家存在着差距:几十年前他们已经倡导发展终身教育理念,而中国还在忙于解决普及小学教育、完成大规模扫盲任务;当西方国家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经达到50%以上时,我们则在为刚达到20%的数字而欢欣雀跃;当发达国家的职业进修体系已非常完备之际,我们考虑的是如何解决下岗职工再就业、进城务工农民培训等实际问题。我们必须面对经济全球化的蔓延,唯有紧抓机遇,积极提高我国继续教育的水平,参照发达国家和地区先进经验并结合自己本国家、本地区的实情,才能探索出一条适合于中国继续教育发展的特色之路。2、我国继续教育的现状。首先,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相对不足。第一,由于我国受经济发展条件的限制,高等教育的发展不能满足人民大众接受高等教育的需求。虽然我国高等教育正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化,但是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教育基础差,赶超世界先进水平还需要很长的一段路程,因此我国提出了到2005年高等教育入学率要接近15%,而要达到这个目标,除了要大力发展普通高等教育外,继续教育的发展不可或缺。第二,由于我国“文革”等历史原因,造成整整一代人没有接受高等教育,而这一代被耽误的人已到中年,下岗失业人员中占很大比例,很多在职人员也面临知识老化,很难胜任本职工作。这一部分中年人学习的愿望特别强烈,虽然从2001年开始普通高校已经向这部分人敞开了大门,社会上也出现了一些大龄甚至老龄考生,但是各高校录取的学生,基本上没有中年和老年人。实事求是地讲,这部分人更适合接受相应的职业技术教育。其次,为了适应我国经济建设高速发展和国际竞争的需要,必须加速提高工程技术人员的素质,加强对在职工程技术人员的继续工程教育。我国的继续教育在近几年取得了长足的令人瞩目的成就。据《中国教育年鉴》②提供的资料,我国解放前(1928-1949年)培养了 18.5万大学生;而在解放后,仅在 2005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数量就已达到338万人,同期还培养了中等专业技术学校毕业生约140万人,他们都应该是进行大学以上层次继续教育的对象。如果粗略估算继续工程教育的工作量,可以假设其中30%已转到工程技术领域以外的岗位工作(未计其它专业毕业生转到工程技术领域工作)。由此可以得出,仅在05年应接受大学层次及大学后继续工程教育的人数就约为237万。另外,根据国家统计局1995年底公布的数字,我国各类专业技术人员总数为2785万人,按照人事部1995年11月颁布的“全国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暂行规定”第九条 高、中级专业技术人员每年脱产接受继续教育的时间累计不少于40学时,初级专业技术人员累计不少于32学时,折合成全时脱产学习的人数约130万人,相当于2005年底普通高校在校学生数(338万)的38.5%。而这些在岗的(特别是高层次的)专业技术人员,通过继续教育学到了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会很快反映到改进产品质量和提高生产率方面,对我国工业生产所起的积极作用会比刚毕业的大学生更为显著。3、中国继续教育将进入快速发展期。中国国务委员陈至立女士在出版的《中国教育报》③上发表的文章中提到:20年前,中国国务院发布文件,决定在中国大力发展继续教育。经过多年努力,中国已逐步形成了系统的继续教育制度。据统计,1987年至2006年,中国共扫除文盲6200多万人;农村继续培训教育和职工培训教育规模逐年扩大,目前已分别达到每年8000多万人次和9000多万人次。文章表示,今后,中国将把继续教育纳入到经济社会发展与教育发展的总体规划中,增加继续教育经费投入,为继续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必要的条件保障。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文化的高速发展,使人们的工作观由于物质的丰裕而逐渐地提升,导致职业要求亦随之不断发生变化,因而在岗职工有必要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技能,企业的发展亦需要相应的人才数量和质量的保证。在现代社会,个人和组织为了生存和适应都必须不断学习,以求精进,以保卓越。在岗职工的继续学习,就是不懈地将学习贯彻于其职业生涯始终,这是不断创造和超越的过程。加强继续教育,可使在职者通过学习,重新认识职业及其与自己的关系;通过学习,重新发现和尝试新的事业;通过学习,重新塑造自我;通过学习,扩展创造未来的能量。总之,伴随21世纪产业改组浪潮席卷全球,新产品、新技术、新知识日新月异,工程教育体制必须改革以适应新的时代要求,以“终身教育”或“终身学习”的观念来构建新的高等工程教育制度已成为当今我国所面临的一个重大的课题 。其中发展继续教育,使在职专业技术人员的业务素质通过培训或学习提高到能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对国家、企业和专业技术人员都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发展继续教育,建立有效的继续教育制度,创造开展继续教育的社会条件,形成继续工程教育体系,应作为落实“科教兴国”战略的一项根本性措施。二、国家政策和经济结构的调整对继续教育的影响1、我国的经济体制形式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经济体制由原来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宏观调控下的市场经济体制转化。在这种转化过程中,以往的国家机关,国有企业吸纳大学毕业生的这一主渠道已渐渐退后。而三资企业,尤其是外商独资企业更注重人才的实际能力,包括创新能力、社交能力、合作能力、动手能力等,而非毕业生学校的品牌。从05年的毕业生就业形势看,用人单位已从过去重名校、重名专业、重学历,逐步转为重能力、重素质、重道德品质,这是未来人才市场的新法则和价值取向。2、我国“科教兴国”战略决策的实施,引发了整个国民经济结构的大调整,大批技术含量低、自然资源消耗大的传统行业被淘汰,导致大批下岗失业人员待岗待业,而新兴行业高新技术含量高,不能吸纳这部分失业人员。为了避免我国人力资源的浪费和由失业人员过多引发的社会问题,国家应对社会失业人员中可经过培训再上岗的,拿出专款组织社会力量或委托高校,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再就业培训,为我国实现“科教兴国”的战略决策打下基础,既避免了人才的浪费,也减轻了国家的负担,同时也提高了继续教育的社会价值。简言之,我国各继续教育组织和机构,只要能分析并把握好市场体制和经济体制,树立与时俱进的办学理念,构建具有自己特色的办学机制,整合社会力量,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就能在满足社会需求提高社会价值的同时,为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不竭的原动力。三、大力发展继续教育是我国紧跟时代的趋势1、我国开展继续工程教育的历史较短,自1979年派代表参加了第一次世界继续工程教育大会后,引进了继续工程教育的概念,迄今仅27年。二十多年来,我国继续工程教育有了长足的发展,一部分条件较好的大企业和社会团体为适应我国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的需要,积极开展继续教育,为提高队伍的能力做出了贡献。继续教育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重视,1993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颁发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强调成人教育要以继续教育和岗位培训为重点;1995年3月颁布的《教育法》第一次从法律上规定,所有专业技术人员有接受继续教育的权利和义务,继续教育的作用和地位开始受到社会重视;1984年11月成立了中国继续工程教育协会;1995年11月人事部颁发了《全国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暂行规定》,对专业技术人员接受继续教育提出了要求。天津、北京、广东等省市人大通过了继续教育的地方性法规,一些部委也对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做出了规定,这都将对继续教育的发展起推动作用。经济的增长要落实到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提高劳动者素质,特别是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素质要依靠继续教育,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也要靠继续教育和岗位培训。面对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面对产业改组、体制改革、技术改造的需要,有必要全方位提高对继续工程教育的认识,增加扶持力度,继续教育工作本身也要改革、提高和发展,要注重实效,找准位置,把握机遇,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2、如何保障继续教育的投入是长期以来困扰继续教育活动的主要问题之一。真正有效的保障继续教育的高效运行,成为当前所需解决的头等大事。对继续教育的投入应包括财力、人力和物力三方面,经费的投入则是主要物质基础。对继续教育的经费投入应以企业为主,政府拨款和个人分担为辅。企业继续教育和岗位培训的经费属于人力资源开发费用,应视为一种生产性投入,生产项目和大型技改项目的投资应有培训费用的比例。继续教育主管部门应有经费支持,列入财政预算。对企事业单位开展继续教育活动应有鼓励政策。研究继续教育有偿服务的办法,区别不同情况,确定企业、事业单位和专业技术人员个人承担继续教育费用的办法,提高继续教育办学单位自我发展能力。3、发达国家的继续教育为了适应市场竞争需要,服务领域不断扩大,从工程技术领域和工程技术人员,扩展到社会科学领域。实行分类培训,提高工作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以适应市场竞争需要,是国外继续教育的一个重要特点。应当说,我国继续教育的对象较比发达国家更为广泛,既包括大学后在职、各类专业技术和管理人员,也包括其它各类在岗人员。由于学员所学专业、所在行业、学习内容和办学方式的需求不同,要求继续教育需朝着多规格、多层次、多形式的方向发展。继续教育的办学可设有脱产、半脱产、业余学习或结合课题学习和研究等不同的教育方式。教学期限,也可灵活多样。实践证明,多样化的教学内容和时间安排,比较适应各类培训对象的实际情况。灵活多样的教学内容和方式,与市场需求紧密结合的机制,是不断提高继续教育效率的重要保证。多样化继续教育形式再配以逐渐完善的技术手段,必将给我国的继续教育从根本上提升一个层次。我国的国情决定了我国教育水平发展的现状,如何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真正的把自己的技术能力和文化修养有所上升,先进的电子网络教程切实弥补了这些矛盾。现代信息和通讯技术,已经影响了整个社会的生活形态。目前我国国际互联网的用户数量居全球第一位,并且增长的比例近年来位居世界第一。我国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在此基础上,我国现已开展的继续教育已不同程度地采用了录音、录像、摄像、电视、电影、卫星传播、计算机辅助教学等先进的电教手段,使学习过程更加趣味化和人性化,从而激发学习者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随着计算机在我国的普及和教学内容的完善,我国继续教育将自发地动员更广泛的接受人群的参与。远距离教学、多媒体技术、国际化的通讯网络将极大地缩短我国继续教育接受人群与国外发达国家教育水平的差距。这些先进的教学方式切实为我国继续教育的飞速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总结参与全球性科技和经济的竞争必须发展继续教育。真正把发展继续教育落实到科教兴国战略中,把经济增长转移到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才是我国紧跟世界水平的发展战略。我国继续教育的现状与形势要求存在很大差距,迫切需要加强宣传,提高认识;进一步加强领导,调整和落实组织;增加投入,保证继续教育的顺利发展和提高;逐渐建立起适合我国国情的一整套继续教育制度和体系。使我国工程技术和技术管理队伍的素质不断提高到适应全球经济和科技竞争的需要,迎接新的挑战和机遇。注释:① 马约尔于1999年4月第二届世界技术与职业教育大会发表讲话② 《中国教育年鉴》是国家教委编纂的全国性专业年鉴③ 摘自与2007年6月22日出版的《中国教育报》参考文献:[1]张维主编:《世界成人教育概论》,北京出版社1990年。[2]成银生: 《继续教育的全球视野》,《继续教育》2004年第4期。[3]黄尧:《面向21世纪中国成人教育发展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4]郑树山:《中国教育年鉴2003》,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5]张培春:《成人教育学刊》2006年第2期[6]国务院:《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1993年[7]人事部:《全国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暂行规定》1995年11月【【希望可以帮助你】】“教育培训”复是“大教育”的重制要组成部分,是指除全日制教育(幼儿园教育、中小学教育、高等教育)之外的培训。中国教育培训领域最早起步于公办高校剩余教育资源的利用与发掘。改革开放以来,肇始于出国潮、学历热、考试热等市场需求情势之下,很多公办高等院校从培养公费出国语言类能力入手,开始了中国教育培训的起始阶段。很多中国知名高等院校成立的继续教育学院,以及后来规模越来越大的各级网络学院,通过各种垄断的学历颁发等手段进行各种配套培训课程,也是公办教育资源涉足教育培训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我国教育培训市场高速增长。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4-2018年中国教育培训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前瞻》,截至2011年年底,我国全国共有就业训练中心2300所,共有民办培训机构2万所,2011年全年共组织开展各类职业培训1900万人次;在市场规模方面,2009年中国教育培训市场总值约6800亿元,2011年约为8700亿元, 2012年整个教育培训市场规模达9600亿元。
最多设置5个标签!
求 “中国继续教育未来的发展趋势” 经济全球化下的我国继续教育发展趋势内容摘要:国际全球化发展趋势对我国继续教育发展的影响。经济全球化促进了技术、经济、文化全球一体化的步伐,对我国人才市场的供求关系也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全球化发展过程中,高科技、新技术的迅猛发展,使知识更新和老化的速度加快,学校一次性教育出来的学生只能算“人才毛坯”,要适应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就必须不断学习、终身学习。国家政策和经济结构的调整对继续教育的影响。我国“科教兴国”战略决策的实施和我国经济领域中实现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使得必须发展继续教育。我国继续教育的发展趋势。大力加强对继续工程教育重要性的宣传;切实加强领导,大力推进法规建设,配套政策要形成体系;加大投入,确保继续教育工作正常开展;积极探索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继续教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积极采用现代教育技术,保障继续教育的高效实施。序言经济全球化促进了技术、经济、文化全球一体化的步伐,对我国人才市场的供求关系也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以往的一次性教育定终身,考上了大学就会有保障的社会现象也渐渐离我们远去。随着全球一体化的迅速展开,人才的提升和定位成为保障我们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对国内人才的培养也提出了更高更严格的标准,国内人才的培养应着眼于国际化、标准化、技能化的发展目标。联合国科教文总干事马约尔在有关继续教育的会上提出“提供终身教育与培训是我们唯一能够用必要的知识与能力武装人民的途径,使他们能够在变化的世界中生存①。”说明终身教育已成为各国教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共同要求,建立终身教育体系社会成为世界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共同趋势。在经济全球化趋势势不可挡的今天,中国的继续教育如何占据更有利的位置,发挥其特殊的功能将令世界瞩目。一、在科学技术日益发展的今天,我国继续教育的发展趋势。1、国际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对我国的继续教育影响。国际全球化、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使中国在世界经济一体化格局中的地位的日趋显现,这一切都让终身学习、学习型社会等概念日益为世界各国所接受。学习决定命运,不论是个人、企业、国家,都需遵从同样的道理。这就为中国继续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然而,毕竟我们与发达国家存在着差距:几十年前他们已经倡导发展终身教育理念,而中国还在忙于解决普及小学教育、完成大规模扫盲任务;当西方国家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经达到50%以上时,我们则在为刚达到20%的数字而欢欣雀跃;当发达国家的职业进修体系已非常完备之际,我们考虑的是如何解决下岗职工再就业、进城务工农民培训等实际问题。我们必须面对经济全球化的蔓延,唯有紧抓机遇,积极提高我国继续教育的水平,参照发达国家和地区先进经验并结合自己本国家、本地区的实情,才能探索出一条适合于中国继续教育发展的特色之路。2、我国继续教育的现状。首先,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相对不足。第一,由于我国受经济发展条件的限制,高等教育的发展不能满足人民大众接受高等教育的需求。虽然我国高等教育正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化,但是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教育基础差,赶超世界先进水平还需要很长的一段路程,因此我国提出了到2005年高等教育入学率要接近15%,而要达到这个目标,除了要大力发展普通高等教育外,继续教育的发展不可或缺。第二,由于我国“文革”等历史原因,造成整整一代人没有接受高等教育,而这一代被耽误的人已到中年,下岗失业人员中占很大比例,很多在职人员也面临知识老化,很难胜任本职工作。这一部分中年人学习的愿望特别强烈,虽然从2001年开始普通高校已经向这部分人敞开了大门,社会上也出现了一些大龄甚至老龄考生,但是各高校录取的学生,基本上没有中年和老年人。实事求是地讲,这部分人更适合接受相应的职业技术教育。其次,为了适应我国经济建设高速发展和国际竞争的需要,必须加速提高工程技术人员的素质,加强对在职工程技术人员的继续工程教育。我国的继续教育在近几年取得了长足的令人瞩目的成就。据《中国教育年鉴》②提供的资料,我国解放前(1928-1949年)培养了 18.5万大学生;而在解放后,仅在 2005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数量就已达到338万人,同期还培养了中等专业技术学校毕业生约140万人,他们都应该是进行大学以上层次继续教育的对象。如果粗略估算继续工程教育的工作量,可以假设其中30%已转到工程技术领域以外的岗位工作(未计其它专业毕业生转到工程技术领域工作)。由此可以得出,仅在05年应接受大学层次及大学后继续工程教育的人数就约为237万。另外,根据国家统计局1995年底公布的数字,我国各类专业技术人员总数为2785万人,按照人事部1995年11月颁布的“全国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暂行规定”第九条 高、中级专业技术人员每年脱产接受继续教育的时间累计不少于40学时,初级专业技术人员累计不少于32学时,折合成全时脱产学习的人数约130万人,相当于2005年底普通高校在校学生数(338万)的38.5%。而这些在岗的(特别是高层次的)专业技术人员,通过继续教育学到了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会很快反映到改进产品质量和提高生产率方面,对我国工业生产所起的积极作用会比刚毕业的大学生更为显著。3、中国继续教育将进入快速发展期。中国国务委员陈至立女士在出版的《中国教育报》③上发表的文章中提到:20年前,中国国务院发布文件,决定在中国大力发展继续教育。经过多年努力,中国已逐步形成了系统的继续教育制度。据统计,1987年至2006年,中国共扫除文盲6200多万人;农村继续培训教育和职工培训教育规模逐年扩大,目前已分别达到每年8000多万人次和9000多万人次。文章表示,今后,中国将把继续教育纳入到经济社会发展与教育发展的总体规划中,增加继续教育经费投入,为继续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必要的条件保障。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文化的高速发展,使人们的工作观由于物质的丰裕而逐渐地提升,导致职业要求亦随之不断发生变化,因而在岗职工有必要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技能,企业的发展亦需要相应的人才数量和质量的保证。在现代社会,个人和组织为了生存和适应都必须不断学习,以求精进,以保卓越。在岗职工的继续学习,就是不懈地将学习贯彻于其职业生涯始终,这是不断创造和超越的过程。加强继续教育,可使在职者通过学习,重新认识职业及其与自己的关系;通过学习,重新发现和尝试新的事业;通过学习,重新塑造自我;通过学习,扩展创造未来的能量。总之,伴随21世纪产业改组浪潮席卷全球,新产品、新技术、新知识日新月异,工程教育体制必须改革以适应新的时代要求,以“终身教育”或“终身学习”的观念来构建新的高等工程教育制度已成为当今我国所面临的一个重大的课题 。其中发展继续教育,使在职专业技术人员的业务素质通过培训或学习提高到能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对国家、企业和专业技术人员都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发展继续教育,建立有效的继续教育制度,创造开展继续教育的社会条件,形成继续工程教育体系,应作为落实“科教兴国”战略的一项根本性措施。二、国家政策和经济结构的调整对继续教育的影响1、我国的经济体制形式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经济体制由原来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宏观调控下的市场经济体制转化。在这种转化过程中,以往的国家机关,国有企业吸纳大学毕业生的这一主渠道已渐渐退后。而三资企业,尤其是外商独资企业更注重人才的实际能力,包括创新能力、社交能力、合作能力、动手能力等,而非毕业生学校的品牌。从05年的毕业生就业形势看,用人单位已从过去重名校、重名专业、重学历,逐步转为重能力、重素质、重道德品质,这是未来人才市场的新法则和价值取向。2、我国“科教兴国”战略决策的实施,引发了整个国民经济结构的大调整,大批技术含量低、自然资源消耗大的传统行业被淘汰,导致大批下岗失业人员待岗待业,而新兴行业高新技术含量高,不能吸纳这部分失业人员。为了避免我国人力资源的浪费和由失业人员过多引发的社会问题,国家应对社会失业人员中可经过培训再上岗的,拿出专款组织社会力量或委托高校,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再就业培训,为我国实现“科教兴国”的战略决策打下基础,既避免了人才的浪费,也减轻了国家的负担,同时也提高了继续教育的社会价值。简言之,我国各继续教育组织和机构,只要能分析并把握好市场体制和经济体制,树立与时俱进的办学理念,构建具有自己特色的办学机制,整合社会力量,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就能在满足社会需求提高社会价值的同时,为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不竭的原动力。三、大力发展继续教育是我国紧跟时代的趋势1、我国开展继续工程教育的历史较短,自1979年派代表参加了第一次世界继续工程教育大会后,引进了继续工程教育的概念,迄今仅27年。二十多年来,我国继续工程教育有了长足的发展,一部分条件较好的大企业和社会团体为适应我国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的需要,积极开展继续教育,为提高队伍的能力做出了贡献。继续教育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重视,1993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颁发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强调成人教育要以继续教育和岗位培训为重点;1995年3月颁布的《教育法》第一次从法律上规定,所有专业技术人员有接受继续教育的权利和义务,继续教育的作用和地位开始受到社会重视;1984年11月成立了中国继续工程教育协会;1995年11月人事部颁发了《全国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暂行规定》,对专业技术人员接受继续教育提出了要求。天津、北京、广东等省市人大通过了继续教育的地方性法规,一些部委也对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做出了规定,这都将对继续教育的发展起推动作用。经济的增长要落实到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提高劳动者素质,特别是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素质要依靠继续教育,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也要靠继续教育和岗位培训。面对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面对产业改组、体制改革、技术改造的需要,有必要全方位提高对继续工程教育的认识,增加扶持力度,继续教育工作本身也要改革、提高和发展,要注重实效,找准位置,把握机遇,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2、如何保障继续教育的投入是长期以来困扰继续教育活动的主要问题之一。真正有效的保障继续教育的高效运行,成为当前所需解决的头等大事。对继续教育的投入应包括财力、人力和物力三方面,经费的投入则是主要物质基础。对继续教育的经费投入应以企业为主,政府拨款和个人分担为辅。企业继续教育和岗位培训的经费属于人力资源开发费用,应视为一种生产性投入,生产项目和大型技改项目的投资应有培训费用的比例。继续教育主管部门应有经费支持,列入财政预算。对企事业单位开展继续教育活动应有鼓励政策。研究继续教育有偿服务的办法,区别不同情况,确定企业、事业单位和专业技术人员个人承担继续教育费用的办法,提高继续教育办学单位自我发展能力。3、发达国家的继续教育为了适应市场竞争需要,服务领域不断扩大,从工程技术领域和工程技术人员,扩展到社会科学领域。实行分类培训,提高工作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以适应市场竞争需要,是国外继续教育的一个重要特点。应当说,我国继续教育的对象较比发达国家更为广泛,既包括大学后在职、各类专业技术和管理人员,也包括其它各类在岗人员。由于学员所学专业、所在行业、学习内容和办学方式的需求不同,要求继续教育需朝着多规格、多层次、多形式的方向发展。继续教育的办学可设有脱产、半脱产、业余学习或结合课题学习和研究等不同的教育方式。教学期限,也可灵活多样。实践证明,多样化的教学内容和时间安排,比较适应各类培训对象的实际情况。灵活多样的教学内容和方式,与市场需求紧密结合的机制,是不断提高继续教育效率的重要保证。多样化继续教育形式再配以逐渐完善的技术手段,必将给我国的继续教育从根本上提升一个层次。我国的国情决定了我国教育水平发展的现状,如何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真正的把自己的技术能力和文化修养有所上升,先进的电子网络教程切实弥补了这些矛盾。现代信息和通讯技术,已经影响了整个社会的生活形态。目前我国国际互联网的用户数量居全球第一位,并且增长的比例近年来位居世界第一。我国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在此基础上,我国现已开展的继续教育已不同程度地采用了录音、录像、摄像、电视、电影、卫星传播、计算机辅助教学等先进的电教手段,使学习过程更加趣味化和人性化,从而激发学习者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随着计算机在我国的普及和教学内容的完善,我国继续教育将自发地动员更广泛的接受人群的参与。远距离教学、多媒体技术、国际化的通讯网络将极大地缩短我国继续教育接受人群与国外发达国家教育水平的差距。这些先进的教学方式切实为我国继续教育的飞速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总结参与全球性科技和经济的竞争必须发展继续教育。真正把发展继续教育落实到科教兴国战略中,把经济增长转移到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才是我国紧跟世界水平的发展战略。我国继续教育的现状与形势要求存在很大差距,迫切需要加强宣传,提高认识;进一步加强领导,调整和落实组织;增加投入,保证继续教育的顺利发展和提高;逐渐建立起适合我国国情的一整套继续教育制度和体系。使我国工程技术和技术管理队伍的素质不断提高到适应全球经济和科技竞争的需要,迎接新的挑战和机遇。注释:① 马约尔于1999年4月第二届世界技术与职业教育大会发表讲话② 《中国教育年鉴》是国家教委编纂的全国性专业年鉴③ 摘自与2007年6月22日出版的《中国教育报》参考文献:[1]张维主编:《世界成人教育概论》,北京出版社1990年。[2]成银生: 《继续教育的全球视野》,《继续教育》2004年第4期。[3]黄尧:《面向21世纪中国成人教育发展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4]郑树山:《中国教育年鉴2003》,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5]张培春:《成人教育学刊》2006年第2期[6]国务院:《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1993年[7]人事部:《全国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暂行规定》1995年11月【【希望可以帮助你】】“教育培训”复是“大教育”的重制要组成部分,是指除全日制教育(幼儿园教育、中小学教育、高等教育)之外的培训。中国教育培训领域最早起步于公办高校剩余教育资源的利用与发掘。改革开放以来,肇始于出国潮、学历热、考试热等市场需求情势之下,很多公办高等院校从培养公费出国语言类能力入手,开始了中国教育培训的起始阶段。很多中国知名高等院校成立的继续教育学院,以及后来规模越来越大的各级网络学院,通过各种垄断的学历颁发等手段进行各种配套培训课程,也是公办教育资源涉足教育培训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我国教育培训市场高速增长。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4-2018年中国教育培训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前瞻》,截至2011年年底,我国全国共有就业训练中心2300所,共有民办培训机构2万所,2011年全年共组织开展各类职业培训1900万人次;在市场规模方面,2009年中国教育培训市场总值约6800亿元,2011年约为8700亿元, 2012年整个教育培训市场规模达9600亿元。
一周热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