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1-06 11:50发布
考研与法考如何如何选择?
考研与法考如何如何选择? 据教育部数据统计,2019年考研报考人数达到290万人,增幅达21.8%。考研人数连年增加,屡创新高。在竞争压力不断增加的情况下,本科毕业生是选择考研还是选择就业,成为大家关注的热点问题。考研扩招人数攀升 梦想追求已成执念 读书深造不断学习据《2019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调查报告》显示,近年来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加,在毕业生就业压力、非全日制纳入统考、研究生招生扩招等因素的刺激下,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呈现快速上升趋势。同时,研究生招生人数也在逐年上升。广东高校为例:中山大学拟招硕士研究生人数为广东各高校之首。相比2018年,今年中山大学新增400个硕士研究生名额,相比2017年新增500个硕士研究生名额。华工拟招人数5700人,增幅最大达700人。与之相对应,法律类研究生专业招考人数并未有明显变化。在考研讲座上,与前来听讲座的大二学生交流中他提到:“高考结束后填报了志愿,我没能如愿进入心仪的院校,我希望通过考研实现这个目标。虽说很多同学在大三才会开始准备考研相关事项,但在考研难度日益增加的情况下,我从大二开始就早早准备考研了。”考研的主力军多为应届本科毕业生。许多学生在大学生活中认为自己并未学习到太多与专业相关的知识,还不具备当前就业单位对毕业生所要求的工作能力,或是对已经找到的工作还有诸多不满,因此他们不愿急于就业,想通过考研的方式,在校园中继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延缓择业就业的时间。这也是较多大学生选择考研的一个原因。“研究生学历就是我们在求职时候的一块敲门砖。”在长安大学读研究生一年级的刘洋对记者说。两年前,刘洋本没有读研究生的打算,但大四求职时屡屡碰壁,他意识到了研究生学历的重要性,于是全力备考,在去年拿到了研究生录取通知书。但刘洋的研究生同学马倩倩则是一心想走科研路。她在本科阶段就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全面,因此选择继续读研究生,进入更高层次的学术殿堂,也更希望通过硕士研究生阶段的学习,获得博士研究生的教育资格。根据中国教育在线网站调查显示,在选择研究生类别时,学生报考专业型硕士的意愿更高,达到56%。专业型硕士也成为研究生教育的主体。考生选择专业型硕士的原因,首先是可以获得专业技能,其次是由于难度低于学术型硕士,第三是因为学制时间短。周明是陕西师范大学的一名非全日制研究生,本已经工作的他,去年又选择重返校园读研。“我来读研究生的原因很简单,工作了几年想要升职,但学历不够用,所以考了非全日制的研究生,多拿个学历,为以后做准备。” 法考改革通关率高 就业必备 学习模式 标准化强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是国家统一组织的选拔合格法律职业人才的国家考试。初任法官、初任检察官,申请律师执业、公证员执业和初次担任法律类仲裁员,以及行政机关中初次从事行政处罚决定审核、行政复议、行政裁决、法律顾问的公务员,应当通过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取得法律职业资格。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为构建法律职业共同体提供了重要遵循。《决定》提出,要加强法学基础理论研究,形成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理论体系、学科体系、课程体系;推进法治专门队伍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建设,提高其职业素养和专业水平;完善法律职业准入制度,健全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制度;畅通立法、执法、司法部门之间人才交流渠道,建立从符合条件的律师、法学专家中招录立法工作者、法官、检察官制度;健全政法部门和法学院校、法学研究机构人员双向交流机制,实施高校和法治工作部门人员互聘计划;加快建立符合职业特点的法治工作人员管理制度,完善职业保障体系;建立法官、检察官逐级遴选制度等等。上述改革举措,为法律职业共同体建设指明了方向,必将为共同体形成提供高素质人才支撑,给共同体成员以有力制度保障,从而增强其职业向心力、尊崇感、神圣感,为法治国家建设提供根本保障。这些改革举措已在分步骤实施中,从初步实践看,既是司法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法治国家建设的必然趋势,成效是显著的。据统计,目前全国法院30余万政法编制人员中,有21万余人通过司法考试担任法官职务,成为了整个司法事业大厦的中流砥柱。检察系统16年来累计参考近30万人次,通过6.58万人,年平均通过率达到21.9%,很好地改善了队伍结构,提升了整体素质,切实推动检察工作取得长足发展。律师、公司法务、法律顾问等、公务员(法官、检察官、行政机关中初次从事行政处罚决定审核、行政复议、行政裁决、法律顾问的公务员等)、高校、教科文卫、公证等事业单位涉及法律相关岗位工作人员、单学科就业及创业等跟法律专业息息相关的岗位都需要通过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可以这么说,法学专业就业=通过法律职业资格考试。2018年司法考试改为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司法部部长傅政华在全国两会"部长通道"上总结2018年"法考"。2018年全国共有60.4万人报名法考,有47.3万人参加第一阶段的考试,其中19.2万人获得通过,之中的18万人参加了第二阶段的考试,有11万余人最后通过考试。2019年、2020年还将会作为改革过渡期,法考通过率降会维持在一个相对高位,保持在20%左右的参考通过率。法考的备考分为客观题、主观题两考,在长期的司法考试培训辅导过程中,学习模式培训课程标准化程度强,考试备考难度下降,通过率上升。在2018年,很多参加法考并通关的同学,在法考结束后基于高强度的学习惯性, 选择了继续报考研究生考试,并顺利录取。让一年通关2个考试变成现实! 今日评说:从更广阔视野看考研在民间关于最难的“六大考试”中,排名法考和高考之后的考研,尽管总人数远远低于中考和高考,影响力却在逐年递增。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每年全社会围绕考研的人数变化、题目难易、热门行业等话题,乃至猜题、培训、资料、复习等“考研生态链”,总会形成多波次关注的热点。研究生教育是国家培育高层次人才,构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途径。目前,世界各国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仍然很大,许多国家已经放宽研究生教育的准入条件,以此来吸引和培养高端人才。在我国,研究生报考人数逐年增加,既顺应了当前国际教育发展的趋势,也是我国科技创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同时,近年来专业型硕士的报考人数逐年增多,体现出考生心态由单纯追求理论研究学习向注重应用实践能力的转变,促进了以职业应用为主要目标的研究生教育机制的建立与健全,也为各行各业的发展定向培养了高层次人才。专业型硕士的热度升高,也表明越来越多的考生明确了研究生教育的意义。理论上,影响我国研究生总人数变化的因素有人口基数、人均GDP以及高等院校数量等。一般认为,影响我国研究生总人数的最直接因素,是个人的高薪资待遇、高品质生活这些内在需求和整个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外在要求,在更高学历方面构成叠加,进而在考研这个环节形成“风景线”。也就是说,在我国高等教育录取率和招生总人数保持稳定的前提下,考研大军总量仍将保持稳定增长趋势。一定意义上,我国作为世界贸易第一大国、制造业第一大国和人口第一大国,在消费电子产品、通信设备、高速列车、物联网、芯片、软件等方面具有全球领先的技术和实力,在电动车、风机、核能、太阳能光伏、节能产品等方面早已跻身大国之列,综合看,我们的研究生总人数不是多了,而是远远不够。以美国为例,自2000年以来,美国25岁及以上人口中,最高学位为硕士的人数翻了一番,达到2100万人。在美国成年人口中,13.1%的人拥有硕士学位、专业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我国的研究生总量占人口的比例大概在0.5%至0.55%之间。如果把考研置于经济社会发展和民族复兴大业的大视野下,全社会仍然需要为此付出巨大努力。 法考、考研不是十字路口的选择,而是法律职业道路上的2个站点从法考改革,和法律职业共同体构建上看,法学就业必须要通过法考是毋庸置疑的。无非是在本科阶段考,亦或是在研究生阶段考还是在职备考。至于说到该不该考研和考什么专业 是为了学术研究还是为了薪资待遇?是随波逐流还是坚守梦想?考研,无疑也是个体磨炼提升自己一个不错的选择。大学毕业生考研大多是为了提升自身价值,想让日后的求职之路更加平坦广阔,但其中也不乏存在逃避就业压力、盲目跟风等消极原因。眼下,有的学生认为提高自己的学历层次,就能提高就业竞争力,于是在大学期间把考研作为唯一目标而选择考研;有的学生其实并不想读研究生,但受到“总归要有研究生学历”的影响而盲目跟从,导致读研就冲着一纸文凭而去。树立正确的“考研观”,并根据自己的资历及个性特点,合理认识自身的优点劣势,规划出一条适合的发展之路。研究生教育的意义在于进一步提升学术和应用能力,而不是单纯为自己“镀金”。研究生学习阶段更加依靠自主学习,如果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即便是获得了硕士学位,也无法提升自身竞争力,仍会遭遇就业难题。如果在就业还是考研的问题上犹豫不决时,最好先问自己三个问题:第一,自己考研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拿一个文凭还是真心觉得自己想要通过继续学习来弥补和提升自己的不足?第二,自己未来理想的工作是什么样的,是否需要通过读研究生来支撑才能得以实现?第三,自己是否喜欢读书、读文献,喜欢思考问题?当回答这三个问题之后,自然就会清楚自己的选择了。其实,选择就业或是考研都需要与自己未来的长期目标相匹配,而长期目标又最好和自己的性格爱好相吻合。在本科期间完成法考、考研的全垒打,快人一步在未来职场竞争中就会占得新机,张爱玲说成名要乘早,法考、考研通关也必须乘早。法考可以大大促进考研的复习。因为法考和考研的内容不是相互排斥的,而是相互重叠和融合的。只要时间和方法分配合理,一次通关两个考试将会变成法学院在校优等生的标配。
最多设置5个标签!
考研与法考如何如何选择? 据教育部数据统计,2019年考研报考人数达到290万人,增幅达21.8%。考研人数连年增加,屡创新高。在竞争压力不断增加的情况下,本科毕业生是选择考研还是选择就业,成为大家关注的热点问题。考研扩招人数攀升 梦想追求已成执念 读书深造不断学习据《2019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调查报告》显示,近年来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加,在毕业生就业压力、非全日制纳入统考、研究生招生扩招等因素的刺激下,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呈现快速上升趋势。同时,研究生招生人数也在逐年上升。广东高校为例:中山大学拟招硕士研究生人数为广东各高校之首。相比2018年,今年中山大学新增400个硕士研究生名额,相比2017年新增500个硕士研究生名额。华工拟招人数5700人,增幅最大达700人。与之相对应,法律类研究生专业招考人数并未有明显变化。在考研讲座上,与前来听讲座的大二学生交流中他提到:“高考结束后填报了志愿,我没能如愿进入心仪的院校,我希望通过考研实现这个目标。虽说很多同学在大三才会开始准备考研相关事项,但在考研难度日益增加的情况下,我从大二开始就早早准备考研了。”考研的主力军多为应届本科毕业生。许多学生在大学生活中认为自己并未学习到太多与专业相关的知识,还不具备当前就业单位对毕业生所要求的工作能力,或是对已经找到的工作还有诸多不满,因此他们不愿急于就业,想通过考研的方式,在校园中继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延缓择业就业的时间。这也是较多大学生选择考研的一个原因。“研究生学历就是我们在求职时候的一块敲门砖。”在长安大学读研究生一年级的刘洋对记者说。两年前,刘洋本没有读研究生的打算,但大四求职时屡屡碰壁,他意识到了研究生学历的重要性,于是全力备考,在去年拿到了研究生录取通知书。但刘洋的研究生同学马倩倩则是一心想走科研路。她在本科阶段就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全面,因此选择继续读研究生,进入更高层次的学术殿堂,也更希望通过硕士研究生阶段的学习,获得博士研究生的教育资格。根据中国教育在线网站调查显示,在选择研究生类别时,学生报考专业型硕士的意愿更高,达到56%。专业型硕士也成为研究生教育的主体。考生选择专业型硕士的原因,首先是可以获得专业技能,其次是由于难度低于学术型硕士,第三是因为学制时间短。周明是陕西师范大学的一名非全日制研究生,本已经工作的他,去年又选择重返校园读研。“我来读研究生的原因很简单,工作了几年想要升职,但学历不够用,所以考了非全日制的研究生,多拿个学历,为以后做准备。” 法考改革通关率高 就业必备 学习模式 标准化强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是国家统一组织的选拔合格法律职业人才的国家考试。初任法官、初任检察官,申请律师执业、公证员执业和初次担任法律类仲裁员,以及行政机关中初次从事行政处罚决定审核、行政复议、行政裁决、法律顾问的公务员,应当通过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取得法律职业资格。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为构建法律职业共同体提供了重要遵循。《决定》提出,要加强法学基础理论研究,形成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理论体系、学科体系、课程体系;推进法治专门队伍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建设,提高其职业素养和专业水平;完善法律职业准入制度,健全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制度;畅通立法、执法、司法部门之间人才交流渠道,建立从符合条件的律师、法学专家中招录立法工作者、法官、检察官制度;健全政法部门和法学院校、法学研究机构人员双向交流机制,实施高校和法治工作部门人员互聘计划;加快建立符合职业特点的法治工作人员管理制度,完善职业保障体系;建立法官、检察官逐级遴选制度等等。上述改革举措,为法律职业共同体建设指明了方向,必将为共同体形成提供高素质人才支撑,给共同体成员以有力制度保障,从而增强其职业向心力、尊崇感、神圣感,为法治国家建设提供根本保障。这些改革举措已在分步骤实施中,从初步实践看,既是司法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法治国家建设的必然趋势,成效是显著的。据统计,目前全国法院30余万政法编制人员中,有21万余人通过司法考试担任法官职务,成为了整个司法事业大厦的中流砥柱。检察系统16年来累计参考近30万人次,通过6.58万人,年平均通过率达到21.9%,很好地改善了队伍结构,提升了整体素质,切实推动检察工作取得长足发展。律师、公司法务、法律顾问等、公务员(法官、检察官、行政机关中初次从事行政处罚决定审核、行政复议、行政裁决、法律顾问的公务员等)、高校、教科文卫、公证等事业单位涉及法律相关岗位工作人员、单学科就业及创业等跟法律专业息息相关的岗位都需要通过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可以这么说,法学专业就业=通过法律职业资格考试。2018年司法考试改为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司法部部长傅政华在全国两会"部长通道"上总结2018年"法考"。2018年全国共有60.4万人报名法考,有47.3万人参加第一阶段的考试,其中19.2万人获得通过,之中的18万人参加了第二阶段的考试,有11万余人最后通过考试。2019年、2020年还将会作为改革过渡期,法考通过率降会维持在一个相对高位,保持在20%左右的参考通过率。法考的备考分为客观题、主观题两考,在长期的司法考试培训辅导过程中,学习模式培训课程标准化程度强,考试备考难度下降,通过率上升。在2018年,很多参加法考并通关的同学,在法考结束后基于高强度的学习惯性, 选择了继续报考研究生考试,并顺利录取。让一年通关2个考试变成现实! 今日评说:从更广阔视野看考研在民间关于最难的“六大考试”中,排名法考和高考之后的考研,尽管总人数远远低于中考和高考,影响力却在逐年递增。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每年全社会围绕考研的人数变化、题目难易、热门行业等话题,乃至猜题、培训、资料、复习等“考研生态链”,总会形成多波次关注的热点。研究生教育是国家培育高层次人才,构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途径。目前,世界各国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仍然很大,许多国家已经放宽研究生教育的准入条件,以此来吸引和培养高端人才。在我国,研究生报考人数逐年增加,既顺应了当前国际教育发展的趋势,也是我国科技创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同时,近年来专业型硕士的报考人数逐年增多,体现出考生心态由单纯追求理论研究学习向注重应用实践能力的转变,促进了以职业应用为主要目标的研究生教育机制的建立与健全,也为各行各业的发展定向培养了高层次人才。专业型硕士的热度升高,也表明越来越多的考生明确了研究生教育的意义。理论上,影响我国研究生总人数变化的因素有人口基数、人均GDP以及高等院校数量等。一般认为,影响我国研究生总人数的最直接因素,是个人的高薪资待遇、高品质生活这些内在需求和整个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外在要求,在更高学历方面构成叠加,进而在考研这个环节形成“风景线”。也就是说,在我国高等教育录取率和招生总人数保持稳定的前提下,考研大军总量仍将保持稳定增长趋势。一定意义上,我国作为世界贸易第一大国、制造业第一大国和人口第一大国,在消费电子产品、通信设备、高速列车、物联网、芯片、软件等方面具有全球领先的技术和实力,在电动车、风机、核能、太阳能光伏、节能产品等方面早已跻身大国之列,综合看,我们的研究生总人数不是多了,而是远远不够。以美国为例,自2000年以来,美国25岁及以上人口中,最高学位为硕士的人数翻了一番,达到2100万人。在美国成年人口中,13.1%的人拥有硕士学位、专业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我国的研究生总量占人口的比例大概在0.5%至0.55%之间。如果把考研置于经济社会发展和民族复兴大业的大视野下,全社会仍然需要为此付出巨大努力。 法考、考研不是十字路口的选择,而是法律职业道路上的2个站点从法考改革,和法律职业共同体构建上看,法学就业必须要通过法考是毋庸置疑的。无非是在本科阶段考,亦或是在研究生阶段考还是在职备考。至于说到该不该考研和考什么专业 是为了学术研究还是为了薪资待遇?是随波逐流还是坚守梦想?考研,无疑也是个体磨炼提升自己一个不错的选择。大学毕业生考研大多是为了提升自身价值,想让日后的求职之路更加平坦广阔,但其中也不乏存在逃避就业压力、盲目跟风等消极原因。眼下,有的学生认为提高自己的学历层次,就能提高就业竞争力,于是在大学期间把考研作为唯一目标而选择考研;有的学生其实并不想读研究生,但受到“总归要有研究生学历”的影响而盲目跟从,导致读研就冲着一纸文凭而去。树立正确的“考研观”,并根据自己的资历及个性特点,合理认识自身的优点劣势,规划出一条适合的发展之路。研究生教育的意义在于进一步提升学术和应用能力,而不是单纯为自己“镀金”。研究生学习阶段更加依靠自主学习,如果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即便是获得了硕士学位,也无法提升自身竞争力,仍会遭遇就业难题。如果在就业还是考研的问题上犹豫不决时,最好先问自己三个问题:第一,自己考研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拿一个文凭还是真心觉得自己想要通过继续学习来弥补和提升自己的不足?第二,自己未来理想的工作是什么样的,是否需要通过读研究生来支撑才能得以实现?第三,自己是否喜欢读书、读文献,喜欢思考问题?当回答这三个问题之后,自然就会清楚自己的选择了。其实,选择就业或是考研都需要与自己未来的长期目标相匹配,而长期目标又最好和自己的性格爱好相吻合。在本科期间完成法考、考研的全垒打,快人一步在未来职场竞争中就会占得新机,张爱玲说成名要乘早,法考、考研通关也必须乘早。法考可以大大促进考研的复习。因为法考和考研的内容不是相互排斥的,而是相互重叠和融合的。只要时间和方法分配合理,一次通关两个考试将会变成法学院在校优等生的标配。
一周热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