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1-06 11:50发布
课题研究的过程怎么写
课题研究的过程怎么写 教师在学生研究性学习中激励提出问题学生研究性学习的选题指导是指教师在学生确定研究方向和根据研究方向确定研究课题过程中给予的指导。在学生研究性学习中,选好课题,无疑有利于研究性学习的展开和深入的,但更深层次的,也是最根本的目的,则在于在选题过程中,培养学生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提高学生在学生研究性学习中的综合能力。研究性课题的选题,无论是由学生自己确定课题,还是由指导教师选定研究方向,都表现为从提出问题到确立课题的整个过程,其间需要做收集资料──处理信息──反思提问等环节的工作。这是一个从发散到归纳的过程,做好这一起始阶段的指导工作,对整个研究性学习的进行至关重要。提出问题的过程是一个发散的过程。发散,指的是从不同角度提出尽可能多的问题。指导提出问题即指导发散的重点,应放在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激励学生的研究动能,激活学生的研究思维。前二者着眼于培养学生的自主精神,后者则着眼于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激励提出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宏观与微观相结合宏观问题因其关系全局,学生难以全面理解全面把握,因而常会有畏难情绪,研究中也会困难重重。指导学生研究应网之一目以见网,豹之一斑以见豹,从微观着手,从身处的一地,熟悉的一方着手去研究。在对局部的研究中联系全局,通过对微观的研究去认识宏观。例如,研究WTO与我国经济发展的关系这一课题时,可以从太仓当地这个微观着手,甚至可从刘家港这个港口经济发展的角度着手研究,从而认识加入世贸组织会给中国带来的机遇与挑战这个宏观问题。2.抽象与具象相结合理论、概念、原理、法则等等,往往因为其高度的概括、抽象,学生感到高、难、空而难以入手,影响研究情绪。指导学生去研究与之相关的具体事物,可以通过对这些具体生动、形象直接的事物的认识,对有关通过调查、访问、收集到的具体数据、材料、事例等的研究,去认知把握原本抽象的东西。例如,在研究WTO给中国商业带来的机遇与挑战这一课题时,以调查超市为切入口,让商业这一抽象、庞大的概念与超市这一具体形象的实体结合起来。3.课题研究与个人兴趣相结合心理学、教育学原理告诉我们,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给学生创造一种最佳的心理状态,充分有效地调动其学习的内在动力,激励其学习的积极性、持续性、深入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在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环境中产生的对某一方面的兴趣爱好与课题研究结合起来,变要我研究为我要研究,变任务为兴趣,从而提高研究积极性和思维的活跃性。因为兴趣,学生在某些方面知识的积累,对有关报刊信息关注,都在为课题研究打基础作准备,从而推动研究的深入展开。例如,某同学爱好电脑,他便会对加入WTO以后我国信息业的发展产生兴趣,从而进行较为深入有效的研究。4.当前学习与将来应用相结合高中学生的课题研究,要注意面向实际,注重实用性。引导学生将当前学校学科知识学习、相关课题的研究与将来的实际应用相结合。这个实际应用,即包括当前社会的实际需要,更包含社会发展需要和科技自身发展趋势的需要。例如,运用物理、化学、生物的学科知识来研究环境问题,运用经济学的知识分析中国农业发展方向问题等,使学生立足现在,关注未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科学研究的前瞻意识和学用结合的良好学风。教师在学生研究性学习中指导确立课题确立课题的过程是一个归纳的过程。归纳是指针对有发散而提出的问题按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或如何做几个层面。归纳的过程是比较、筛选、剔除、提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选定研究角度,把握研究重点,进而确立研究课题。指导确立课题即指导归纳的重点,应放在指导学生理性的思考,引导学生科学的分析,着眼于提高学生科学的分析能力和良好的思维品质。确立课题的指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研究的价值性指导学生在确定研究课题时,必须考虑这一课题是否具有研究价值。课题的价值性主要表现为它的科学性、需要性和创造性。科学性 选题必须有事实根据或理论根据,必须符合科学原理和事物发展规律。课题研究要具有科学价值,它或是在某个领域中的新发现、新创造,或是在某方面空白的填补,或是前人研究成果的完善或发展,或是某领域某些不正确观点的纠正,或是有助于研究者自身养成良好的科研意识、习惯、态度及思维方式。选题的科学性,可保证课题研究方向正确。需要性 选题必须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和科技自身发展趋势的需要。要注意面向实际,注重实用性。因此,选题时不仅要满足社会发展的当前需要,更要有远见,选择适应社会发展长远需要的课题以及未来发展的新兴学科的有关课题,使课题既有实用性,又有前瞻性。创造性 选题应是无人提出的或是别人未能完全解决的问题。它应该是努力在某个领域里有所发现,有所创新,有所发明。创造性是课题研究的生命,也是课题选择的一条根本原则。因此,努力使自己的课题研究具有创新意识,就能赋予课题研究成果以一定的学术价值和实用价值。2.研究的可行性一个学校、一个班级、一个小组在实施课题中,常常会受到多种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因此,确定了题目并不意味着任何问题都能着手进行研究。在选择课题时要充分考虑实施时的可操作性。课题小组成员知识结构状况的可行性应予考虑。高中学生的知识状况不允许在选题定题时好高骛远。涉及内容的深浅,研究范围的大小,应与知识结构相适应。必须立足课内知识、现有能力去拓宽知识、提高能力。课题小组成员结构配置也应考虑。组员课外知识的广泛性,爱好专长程度的高低,对电脑操作熟练的程度,社交能力的差异等等,都会影响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实施调查研究应具可操作性,也即切实可行。可行,指的是,在地域上,要就近而舍远,便于调查研究;在手段上,要有可提供的设备、物资,来协助实验调查;在财力上,要有可承受的经济实力,利于调查的开展;在时间上,要有充分的精力,来保证调查的实施。切实,指的是调查要有地方可去,有具体详实的数据、材料、事例可取。教师在学生研究性学习中的指导方法激励提出问题与指导确立课题随研究进程,大致可有范例引路、选题推介、随机点拨和借题发挥等几种方法。范例引路 是在动员阶段,以典型的事例,以有价值的课题、成功的研究事例等,激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指导学生确立课题。选题推介 是在学生提出大量选题后,选择有推介价值的课题,通过集合演讲、橱窗展示等形式进行推介。随机点拨 是在学生讨论交流或师生之间个别交谈时,教师从选题的角度、层次等作及时指导。借题发挥 是在学生有了初步的研究或出现倾向性的问题时,教师选择有代表性的课题,面向全体学生作出拓宽思路、加深思考或纠正偏错倾向性质的指导。教师在对学生研究性学习的选题指导中,要及时做好阶段性小结和整体性总结,及时记录好自己的体会和感想。此外,一定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切忌教得太多,管得太细,切忌越俎代庖。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每个学生的综合素质。
最多设置5个标签!
课题研究的过程怎么写 教师在学生研究性学习中激励提出问题学生研究性学习的选题指导是指教师在学生确定研究方向和根据研究方向确定研究课题过程中给予的指导。在学生研究性学习中,选好课题,无疑有利于研究性学习的展开和深入的,但更深层次的,也是最根本的目的,则在于在选题过程中,培养学生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提高学生在学生研究性学习中的综合能力。研究性课题的选题,无论是由学生自己确定课题,还是由指导教师选定研究方向,都表现为从提出问题到确立课题的整个过程,其间需要做收集资料──处理信息──反思提问等环节的工作。这是一个从发散到归纳的过程,做好这一起始阶段的指导工作,对整个研究性学习的进行至关重要。提出问题的过程是一个发散的过程。发散,指的是从不同角度提出尽可能多的问题。指导提出问题即指导发散的重点,应放在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激励学生的研究动能,激活学生的研究思维。前二者着眼于培养学生的自主精神,后者则着眼于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激励提出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宏观与微观相结合宏观问题因其关系全局,学生难以全面理解全面把握,因而常会有畏难情绪,研究中也会困难重重。指导学生研究应网之一目以见网,豹之一斑以见豹,从微观着手,从身处的一地,熟悉的一方着手去研究。在对局部的研究中联系全局,通过对微观的研究去认识宏观。例如,研究WTO与我国经济发展的关系这一课题时,可以从太仓当地这个微观着手,甚至可从刘家港这个港口经济发展的角度着手研究,从而认识加入世贸组织会给中国带来的机遇与挑战这个宏观问题。2.抽象与具象相结合理论、概念、原理、法则等等,往往因为其高度的概括、抽象,学生感到高、难、空而难以入手,影响研究情绪。指导学生去研究与之相关的具体事物,可以通过对这些具体生动、形象直接的事物的认识,对有关通过调查、访问、收集到的具体数据、材料、事例等的研究,去认知把握原本抽象的东西。例如,在研究WTO给中国商业带来的机遇与挑战这一课题时,以调查超市为切入口,让商业这一抽象、庞大的概念与超市这一具体形象的实体结合起来。3.课题研究与个人兴趣相结合心理学、教育学原理告诉我们,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给学生创造一种最佳的心理状态,充分有效地调动其学习的内在动力,激励其学习的积极性、持续性、深入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在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环境中产生的对某一方面的兴趣爱好与课题研究结合起来,变要我研究为我要研究,变任务为兴趣,从而提高研究积极性和思维的活跃性。因为兴趣,学生在某些方面知识的积累,对有关报刊信息关注,都在为课题研究打基础作准备,从而推动研究的深入展开。例如,某同学爱好电脑,他便会对加入WTO以后我国信息业的发展产生兴趣,从而进行较为深入有效的研究。4.当前学习与将来应用相结合高中学生的课题研究,要注意面向实际,注重实用性。引导学生将当前学校学科知识学习、相关课题的研究与将来的实际应用相结合。这个实际应用,即包括当前社会的实际需要,更包含社会发展需要和科技自身发展趋势的需要。例如,运用物理、化学、生物的学科知识来研究环境问题,运用经济学的知识分析中国农业发展方向问题等,使学生立足现在,关注未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科学研究的前瞻意识和学用结合的良好学风。教师在学生研究性学习中指导确立课题确立课题的过程是一个归纳的过程。归纳是指针对有发散而提出的问题按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或如何做几个层面。归纳的过程是比较、筛选、剔除、提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选定研究角度,把握研究重点,进而确立研究课题。指导确立课题即指导归纳的重点,应放在指导学生理性的思考,引导学生科学的分析,着眼于提高学生科学的分析能力和良好的思维品质。确立课题的指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研究的价值性指导学生在确定研究课题时,必须考虑这一课题是否具有研究价值。课题的价值性主要表现为它的科学性、需要性和创造性。科学性 选题必须有事实根据或理论根据,必须符合科学原理和事物发展规律。课题研究要具有科学价值,它或是在某个领域中的新发现、新创造,或是在某方面空白的填补,或是前人研究成果的完善或发展,或是某领域某些不正确观点的纠正,或是有助于研究者自身养成良好的科研意识、习惯、态度及思维方式。选题的科学性,可保证课题研究方向正确。需要性 选题必须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和科技自身发展趋势的需要。要注意面向实际,注重实用性。因此,选题时不仅要满足社会发展的当前需要,更要有远见,选择适应社会发展长远需要的课题以及未来发展的新兴学科的有关课题,使课题既有实用性,又有前瞻性。创造性 选题应是无人提出的或是别人未能完全解决的问题。它应该是努力在某个领域里有所发现,有所创新,有所发明。创造性是课题研究的生命,也是课题选择的一条根本原则。因此,努力使自己的课题研究具有创新意识,就能赋予课题研究成果以一定的学术价值和实用价值。2.研究的可行性一个学校、一个班级、一个小组在实施课题中,常常会受到多种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因此,确定了题目并不意味着任何问题都能着手进行研究。在选择课题时要充分考虑实施时的可操作性。课题小组成员知识结构状况的可行性应予考虑。高中学生的知识状况不允许在选题定题时好高骛远。涉及内容的深浅,研究范围的大小,应与知识结构相适应。必须立足课内知识、现有能力去拓宽知识、提高能力。课题小组成员结构配置也应考虑。组员课外知识的广泛性,爱好专长程度的高低,对电脑操作熟练的程度,社交能力的差异等等,都会影响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实施调查研究应具可操作性,也即切实可行。可行,指的是,在地域上,要就近而舍远,便于调查研究;在手段上,要有可提供的设备、物资,来协助实验调查;在财力上,要有可承受的经济实力,利于调查的开展;在时间上,要有充分的精力,来保证调查的实施。切实,指的是调查要有地方可去,有具体详实的数据、材料、事例可取。教师在学生研究性学习中的指导方法激励提出问题与指导确立课题随研究进程,大致可有范例引路、选题推介、随机点拨和借题发挥等几种方法。范例引路 是在动员阶段,以典型的事例,以有价值的课题、成功的研究事例等,激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指导学生确立课题。选题推介 是在学生提出大量选题后,选择有推介价值的课题,通过集合演讲、橱窗展示等形式进行推介。随机点拨 是在学生讨论交流或师生之间个别交谈时,教师从选题的角度、层次等作及时指导。借题发挥 是在学生有了初步的研究或出现倾向性的问题时,教师选择有代表性的课题,面向全体学生作出拓宽思路、加深思考或纠正偏错倾向性质的指导。教师在对学生研究性学习的选题指导中,要及时做好阶段性小结和整体性总结,及时记录好自己的体会和感想。此外,一定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切忌教得太多,管得太细,切忌越俎代庖。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每个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周热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