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1-04 10:50发布
【转】 硕士生要发小论文吗?
【转】 硕士生要发小论文吗? 硕士毕业,需不需要发表小论文,争议很大。复古派坚称,如果硕士文凭到手之时,居然连一篇像样的学术小论文都未曾发表,于情于理皆不合;现代派则宣扬,研究生扩招使得硕士文凭注水已成不争事实,与其强迫学生为赋新词强说愁地编论文,还不如彻底取消这一硬性规定;更有骑墙派,认为二者皆有理,适宜与否只可相机而动,随机应变。盛嚣尘上的辩论,不仅让学生迷惑,更令部分导师渐生疑虑,硕士生究竟要不要发表小论文呢?如果学校规定学生必须发表论文才能毕业,学生也就责无旁贷,自会想尽一切办法满足论文答辩资格的审查要求。研究水平高者或参与项目多者,写起论文自然轻车熟路,得心应手。无心向学者或独立鼓捣者,无外援可引,须凭一己之力,CNKI是其最大的学术资源保障,复制粘贴是其最好的论文写作利器,在东拼西凑、人人为我的精神指引下,完成一篇小论文亦属手到擒来的小事。既然发表是最紧要的目的,不管论文水平高低,发表即等同于成功。几百人民币是论文发表的通行证,至于文章是否真有学术价值,是否真能体现研究者的科研素养,对很多硕士生所写的论文,用这种标准去衡量,本身就是一种苛求。特别是那些只需要两年就完成学业的小硕士,指望他们在一年修学分一年写毕业论文的紧张态势下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恐怕更是强人所难。总之,学校要论文,学生就会坚定地实施发表万岁战略,这就是目前高校的常态。如果学校不做强制性要求,那么研究生还需要发表小论文吗?恐怕大多数学生的选择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既然学校都不做硬性规定,还劳那个神?有时间的话,应该多考几个证书、多去几个现场单位实习才是正道。可是,来读研究生,居然连篇像样的论文都写不出来,为什么不直接参加工作?仅仅为一张不断贬值的文凭耗费几年大好光阴,真那么合算吗?要写出一篇高质量的论文,究竟有多难?科技进步到今天,简单的研究大多已经被前人收入囊中,遗留的尽是难啃的骨头。好不容易找到一块看起来好啃的,却发现早已有人捷足先登,轮到你啃时上面已经没什么肉了。例如,写项目评价方面的文章,以前只需要用模糊评价法对构建的指标体系进行排序即可,现在如果还只知用这种研究方法,那就贻笑大方了。言必称复杂系统,书则要系统思维,论更需精益求精,论文写作难度的增加直接决定了硕士研究生写作意愿和投入度正在逐渐消解。既然好写的都消失殆尽,剩下全是难写的,而不发表论文又于己无伤,从理性的角度决断,自然是不写为上上之策。是否愿意花费很多心思去完成一篇精致的小论文,这是很多研究生的困惑。仅仅为了一篇文章,付出如此之多,真的值得吗?这样的疑问我相信在很多学生的脑海中不止一次地出现。回想尚未踏入研究生学习之时,很多学生都曾梦想要在学问的道路上有所斩获,为什么最后却行之不远呢?因为我们在不知不觉中走上了岔路,拐上了捷径,甚至自作聪明、心甘情愿地被人导引上了歪路。等到回望之时,发现物是人非事事休,于是草草收场。硕士阶段写作的小论文,往往是大多数学生人生的处女作,弥足珍贵。如果没有心血注入,就有点暴殄天物了。论文水平的高低,受很多因素所限,不见得写得出的文字都是上品,因此我们不强求硕士生写出的论文一定字字珠玑,但我们必须能从论文的一字一句中读出作者的呕心沥血。俗话说看棋长三级,意思是一个人不一定能下出高水平的棋,但高手下出的招数他却可以欣赏。就如同足球迷都会津津乐道于马拉多纳的过五关斩六将,却少有人能如梅西一样复制同样的精彩。写作学术论文更是如此。我们写出来的文字,往往并非我们心里所想的文字,而是我们的表达能力和思考层级所能达到的范畴。没有人不想写出传世经典,但想到不一定能做到。大部分人也许都摆脱不了著名的韩乔生定律,即在解说比赛时,韩乔生眼睛里看着球员A,脑子里想起了球员B,嘴里说着球员C,实际指的是球员D,观众听以为是球员E。有些小论文,仔细审视,其效果大致如此,足见好文章之难啊。既然写不好,那就在理解力和鉴赏力方面多下苦功。长期阅读经典文献,时常和同好学术者交流,定期接受高水平学者的教导,学生的理解力和鉴赏力自然与日俱增。哪怕自己写不出令人击节叫好的文章,至少也能逐渐拥有辨别真伪、区分良莠的能力,能一针见血地指出别人的论文是否符合学术规范性,是否具备一篇高质量论文所必需的元素,是否能在阅读完一篇文献后明了作者的意图究竟是什么。一个人只有经常接触高层次的事物,其境界才会逐步提升,对自我的要求才会越来越严格。如果不真正用心去阅读本学科领域的经典文献,很难明白什么是真正的科学研究,极易受井蛙之见的蒙蔽,变得妄自尊大,不可一世,距离写出令世人拍案叫绝的文字的可能性越来越小。
最多设置5个标签!
【转】 硕士生要发小论文吗? 硕士毕业,需不需要发表小论文,争议很大。复古派坚称,如果硕士文凭到手之时,居然连一篇像样的学术小论文都未曾发表,于情于理皆不合;现代派则宣扬,研究生扩招使得硕士文凭注水已成不争事实,与其强迫学生为赋新词强说愁地编论文,还不如彻底取消这一硬性规定;更有骑墙派,认为二者皆有理,适宜与否只可相机而动,随机应变。盛嚣尘上的辩论,不仅让学生迷惑,更令部分导师渐生疑虑,硕士生究竟要不要发表小论文呢?如果学校规定学生必须发表论文才能毕业,学生也就责无旁贷,自会想尽一切办法满足论文答辩资格的审查要求。研究水平高者或参与项目多者,写起论文自然轻车熟路,得心应手。无心向学者或独立鼓捣者,无外援可引,须凭一己之力,CNKI是其最大的学术资源保障,复制粘贴是其最好的论文写作利器,在东拼西凑、人人为我的精神指引下,完成一篇小论文亦属手到擒来的小事。既然发表是最紧要的目的,不管论文水平高低,发表即等同于成功。几百人民币是论文发表的通行证,至于文章是否真有学术价值,是否真能体现研究者的科研素养,对很多硕士生所写的论文,用这种标准去衡量,本身就是一种苛求。特别是那些只需要两年就完成学业的小硕士,指望他们在一年修学分一年写毕业论文的紧张态势下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恐怕更是强人所难。总之,学校要论文,学生就会坚定地实施发表万岁战略,这就是目前高校的常态。如果学校不做强制性要求,那么研究生还需要发表小论文吗?恐怕大多数学生的选择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既然学校都不做硬性规定,还劳那个神?有时间的话,应该多考几个证书、多去几个现场单位实习才是正道。可是,来读研究生,居然连篇像样的论文都写不出来,为什么不直接参加工作?仅仅为一张不断贬值的文凭耗费几年大好光阴,真那么合算吗?要写出一篇高质量的论文,究竟有多难?科技进步到今天,简单的研究大多已经被前人收入囊中,遗留的尽是难啃的骨头。好不容易找到一块看起来好啃的,却发现早已有人捷足先登,轮到你啃时上面已经没什么肉了。例如,写项目评价方面的文章,以前只需要用模糊评价法对构建的指标体系进行排序即可,现在如果还只知用这种研究方法,那就贻笑大方了。言必称复杂系统,书则要系统思维,论更需精益求精,论文写作难度的增加直接决定了硕士研究生写作意愿和投入度正在逐渐消解。既然好写的都消失殆尽,剩下全是难写的,而不发表论文又于己无伤,从理性的角度决断,自然是不写为上上之策。是否愿意花费很多心思去完成一篇精致的小论文,这是很多研究生的困惑。仅仅为了一篇文章,付出如此之多,真的值得吗?这样的疑问我相信在很多学生的脑海中不止一次地出现。回想尚未踏入研究生学习之时,很多学生都曾梦想要在学问的道路上有所斩获,为什么最后却行之不远呢?因为我们在不知不觉中走上了岔路,拐上了捷径,甚至自作聪明、心甘情愿地被人导引上了歪路。等到回望之时,发现物是人非事事休,于是草草收场。硕士阶段写作的小论文,往往是大多数学生人生的处女作,弥足珍贵。如果没有心血注入,就有点暴殄天物了。论文水平的高低,受很多因素所限,不见得写得出的文字都是上品,因此我们不强求硕士生写出的论文一定字字珠玑,但我们必须能从论文的一字一句中读出作者的呕心沥血。俗话说看棋长三级,意思是一个人不一定能下出高水平的棋,但高手下出的招数他却可以欣赏。就如同足球迷都会津津乐道于马拉多纳的过五关斩六将,却少有人能如梅西一样复制同样的精彩。写作学术论文更是如此。我们写出来的文字,往往并非我们心里所想的文字,而是我们的表达能力和思考层级所能达到的范畴。没有人不想写出传世经典,但想到不一定能做到。大部分人也许都摆脱不了著名的韩乔生定律,即在解说比赛时,韩乔生眼睛里看着球员A,脑子里想起了球员B,嘴里说着球员C,实际指的是球员D,观众听以为是球员E。有些小论文,仔细审视,其效果大致如此,足见好文章之难啊。既然写不好,那就在理解力和鉴赏力方面多下苦功。长期阅读经典文献,时常和同好学术者交流,定期接受高水平学者的教导,学生的理解力和鉴赏力自然与日俱增。哪怕自己写不出令人击节叫好的文章,至少也能逐渐拥有辨别真伪、区分良莠的能力,能一针见血地指出别人的论文是否符合学术规范性,是否具备一篇高质量论文所必需的元素,是否能在阅读完一篇文献后明了作者的意图究竟是什么。一个人只有经常接触高层次的事物,其境界才会逐步提升,对自我的要求才会越来越严格。如果不真正用心去阅读本学科领域的经典文献,很难明白什么是真正的科学研究,极易受井蛙之见的蒙蔽,变得妄自尊大,不可一世,距离写出令世人拍案叫绝的文字的可能性越来越小。
一周热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