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1-16 11:50发布
我是内蒙2010年文科考生考了424不算民族分,二本线423能去吉首大学预科班吗?他在我们这要十个
我是内蒙2010年文科考生考了424不算民族分,二本线423能去吉首大学预科班吗?他在我们这要十个 你们那边二本copy线那么低。。应该是没问题的。只是在湖南省内不可能了,关键看你们有多少人报考吧,你加加民族分也上二本了,二本虽然空间不大,但是抓住征集啥的,有机会的,也不错了。按我们湖南来算,超二本线,是稳上吉首大学预科的。吉首大学还行吧,以前老觉得吉首大学不好,前几年吉首大学分数一直走高,估计今年也不会低了,这是在湖南省内的情况了,你们那边应该相对轻松很多。听说,吉首大学准备申一本,这是好几年前就开始的工作了,而且也有希望。你不是都上线了吗?干嘛还来读预科啊?预科就要多读一年呢。客观评价一下就是吉首大学位于湘西,知道吗?这里比较穷,地区经济部怎么发达,市内老市区那边交通部方便,也就是说大田湾校区和石家冲校区都不怎么方便,而新校和张家界校区还是可以的,这是吉大的劣势。但是就其教学而言,在湖南省看来还是可以的!吉首大学虽然是所综合性大学,隶属于省教育厅,但是她主要是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及其知识分子,当然还有本校的师范专业都是老牌强势专业,都不错,文科生的话进文学院很好,文学院是吉大最老的院啦,文学院的汉语言文学又是最好的。至于吉大的硕士点的话,好像有19个吧,分别有: 010101 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硕士点系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伦理学研究所2005年新增加的研究生教育学科,该学科特色鲜明,学术成果丰富,学科队伍结构合理。该学科现有教学科研人员17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7人,博士3人,硕士8人。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学术论文140多篇,出版学术专著7部,获省部级奖3项,承担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课题17项。该学科现已形成了三个稳定的方向,即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理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与现实、文化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理论方向在关注人的全面发展和中国现代化建设实践中,通过对马克思早期哲学思想的研究,不断突破传统哲学远离人的纯客观范式,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行当代价值论范式转换,赋予马克思主义哲学以新的生命活力;在破解现代工业文明带给人类的“全球问题”困扰的理论探索中,构建了人与环境和谐持续发展的理论体系;在促进哲学融入人生的理论研究中,为人的当代实践与行为方式提供世界观、方法论、价值观的理论指导和精神支持。 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与现实方向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社会实践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相结合,对社会热点问题进行深层次的研究:一是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关于差异和人的三重属性的理论引入正义问题和社会发展的人学基础研究领域,形成了自己独到的、自成一家的学术见解,为当代中国社会发展和正义的具体实现提供了可供操作的规范系统,为我国和谐社会的建构提供重要的理论参照;二是把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与我国民族发展的实际结合起来,开展关于人的全面发展问题研究,提出了经济社会的人学发展观,力图为经济社会的稳步发展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主体条件。文化哲学方向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所特有的方法,对湘鄂渝黔边区各少数民族文化从宗教、生态、风俗、心理等进行多视角的研究,从而从总体上对我国少数民族文化作根本的存在论把握和发展论建构,为我国少数民族地区进行和谐社会建构提供哲学学理性思考,并进一步探索我国和谐社会的民族化实现形式和具体途径。■ 010105 伦理学伦理学是学校在建的5个重点学科之一,2003年被批准为吉首大学首批六个具备招收硕士研究生资格的学科之一,依托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和伦理学研究所培养硕士研究生。吉首大学伦理学研究所成立于2001年,2004年并入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该学科现已建立起了一支科研能力较强、结构合理的学术队伍,现有成员10人,其中正高职称5人,副高职称4人,博士3人,硕士4人;研究所成员现已主持国家级、省部级科研课题3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150多篇,出版著作、教材20余部,获省部级及以上科研奖20多项。该学科现已形成了三个稳定而富有特色的研究方向:伦理学原理、应用伦理学、民族伦理文化。伦理学原理方向坚持于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从一个独特视角对伦理学原理及其应用进行研究,针对当今社会提出的重大现实问题,通过对隐藏于其后的伦理意蕴的揭示与理论提升,丰富和发展伦理学的基本理论内涵。应用伦理学方向在运用伦理学基本原理的基础上,注重应用伦理学的一般理论问题研究,针对社会现实问题,着力于行政伦理、生态伦理、法伦理、经济伦理、生育伦理等方面的深入研究。民族伦理文化研究方向着力于寻绎民族伦理文化形成的一般规律,挖掘民族文化中对现代社会具有借鉴价值的伦理智慧和伦理启示,揭示民族伦理文化与各民族人文精神的深刻关联及民族伦理文化的内在特质和发展趋向,研究民族传统文化的伦理思想资源对各民族的生产和生活的影响及其现代应用。我国著名伦理学家、湖南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唐凯麟先生应聘为该学科特聘教授,德国著名经济伦理学家科斯洛夫斯基教授来校讲过学。学科成员多人次赴德国、日本、香港等国家和地区进行讲学、合作研究。■ 020205 产业经济学 030403 中国少数民族经济 120202 企业管理吉首大学商学院有三个硕士点,即“产业经济学”、“企业管理”、 “中国少数民族经济”。其中“中国少数民族经济”1989年被确立为省级重点学科,该学科点有较雄厚的科研基础,是填补湖南省的空白学科和吉首大学的特色学科,也是吉首大学首批六个硕士点之一。学科以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为宗旨,科研成果丰硕,多项成果被地方政府和企业所采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现有教授6人,副教授20人,博士及在读博士6人,硕士22人,省级青年骨干教师9人,湖南省“新世纪121人才工程”2人。商学院的科研工作一直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紧紧围绕湘西及湘鄂渝黔边区的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开展科学研究工作,特别是近5年来科研成绩较突出,承担了8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2项国家软科学等科研课题,省社科和省自科70项省级科研课题;发表了400多篇较高水平的学术论文,出版学术专著6部;获省社科成果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获省“五个一”工程奖1项;主编教材5部,参编教材12部。学院拥有图书资料室1个并配有10台电脑连接校园网供研究生查阅资料之用,学院中文藏书量3万册,外文藏书量0.2万册,中文期刊200余种,外文期刊40余种。■ 030101 法学理论法学理论是法学的基础理论学科,它以法的基本概念、一般规律和基本原理为研究对象,为法学其他学科的研究提供认识工具和方法论。吉首大学法学理论硕士点是法学院2005年新增的研究生教育学科,本学科紧跟时代步伐,以法治理论和法律文化为主要研究方向,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提供理论上的依据和支持,为高等学校、研究机构和司法行政部门培养理论和实践兼备的高级法律人才。本学科现有教学科研人员12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5人,近年来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学术论文150多篇,出版学术专著8部,获省部级奖6项,承担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课题36项。本学科点目前下设两个研究方向:1、法治理论。该方向紧追法治理论热点问题,在法治原理、法治与我国制度变革、宪政与人民代表制度完善与创新,多民族混居自治区域与人权司法保障进行了深入研究,所取得的科研成果在全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2、法律文化。该研究方向利用自身文化积淀和区位优势,关注中外法律文化发展规律,挖掘法律制度变革的文化根基,在中国古代法律制度、民族法律文化、西方法律思想史等方面形成研究优势。所取得的科研成果在全国产生了良好的声誉。■ 030401 民族学吉首大学民族学属湖南省教育厅重点建设学科,已形成族际民族学、生态民族学、历史民族学和宗教民族学四个稳定的学科方向。学科科研力量雄厚,其中有教授、研究员7人,副教授、副研究员14人,有博士学位者3人。学科科研特色突出,成果丰硕。学科研究立足于中国南方民族地区,对少数民族历史、语言、宗教信仰、文学艺术、社会组织、经济生活、风俗习惯进行了系统研究,先后出版了《民族文化与生境》、《相际经营原理》、《民族调查通论》、《族际关系论》、《发展人类学引论》、五溪研究丛书(六种)等一批学术理论专著,并在《民族研究》、《世界宗教研究》、《贵州民族研究》等专业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80余篇,其中50余篇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高校文科学报文摘》、人大复印资料等刊物转摘或复印。近几年来,学科"少数民族与民族地区自我发展能力研究"、"利用文化制衡作用控制水土流失的可行性研究"、"《百苗图》研究"、"抑制宗族势力,巩固村民自治成效实施方案研究"、"多民族混居区域权力样态及权力司法保障研究"等五项目获得国家社科基金资助,同时还承担36项省部级科研项目。学科建设坚持“从田野中来,到田野中去”模式,建立了7个田野工作点以为学科研究基地,并建立了具有自身特色的田野资料库。学科建设从现实的族际关系出发,以民族、文化与生境为基础,建构起族际互动与文化制衡理论。同时,学科与国内外相关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广泛的学术交流和人才培养合作关系。■ 03050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030505 思想政治教育马克思主义学院成立于2005年5月,其前身为1979年吉首大学马列主义教研室。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和学科积淀,我院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已积累了深厚的基础:汇聚了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科研实力强、教学水平高的学科队伍:现有教授6人,副教授13人,博士4人,硕士18人。教学、科研取得了丰硕成果:教学方面,获教育部“精彩一课”、“两课”实效性优秀调研报告奖各1项,多媒体课件优秀奖3项;获省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思政课教学公开课特等奖1项,三等奖1项;省级“精彩一课”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省级多媒体课件二等奖1项;省级优秀教研室1项。科研方面,近三年来,我院承担各级科研课题60多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课题4项,教育部课题3项,科技部软科学课题1项,省级课题30多项,在省级以上学术刊物发表科研论文近300篇,其中在《光明日报》《新华文摘》等国家权威报刊发表论文6篇,在人文社科核心期刊发表论文80多篇,30余篇被《高教文科文摘》、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中心全文转载。出版学术专著12部,主编各类教材、辞典、文集、教参资料30余本。获湖南省“五个一工程”成果二等奖1项,省社科规划研究成果三等奖2项。科研的团队精神已经形成。凝炼了富有特色的研究方向:03050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点的三个方向和研究特色是:01.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基本问题研究方向。研究特色在于研究基本理论,突出基本问题,注重与时俱进,强调科学性与系统性的统一。02.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当代中国社会研究方向。研究特色在于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指导下,研究当今中国社会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突出现代化和和谐社会研究,把构建和谐社会放在中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进行研究,强调实践性与时代性的统一。03.马克思主义政权理论与民主法制建设研究方向。研究特色在于构建中国特色的政权理论体系,突出政权建设伦理化研究,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法制的特点与规律,强调科学性与前沿性的统一。030505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点的三个方向和研究特色是:01.思想政治教育原理和方法研究方向。研究特色在于致力基础理论研究,注重理论体系的构建与创新,强调科学性与系统性的统一。02.社会转型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方向。研究特色在于研究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内容、任务、原则、方法,寻找其规律和特点,理论联系实际,注重调查研究,突出案例分析比较,强调时代性与实证性的统一。03.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方向。突出学校尤其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客体、环境、方法、价值取向与规律研究,找准问题求对策,强调实效性与可操作性的统一。■ 040301 体育人文社会学 040304 民族传统体育学吉首大学民族传统体育学科和体育人文社会学科是以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湖南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训练基地以及省级重点专业体育教育专业为依托,立足湘西,面向西部,辐射全国。其中,民族传统体育学已形成极具特色的民族体育文化学、民族民间体育理论与方法、武术教学训练理论与方法、民族传统体育养生与保健等4个研究方向;体育人文社会学形成了极具特色的民族地区大众健身、体育产业经营与管理、学校体育教育与管理、环境与体质健康等4个研究方向。 民族传统体育学和体育人文社会学,师资力量雄厚,结构合理,科研成果突出。现有正高职称7人,副高职称19人,中级职称30人,其中博士1人,硕士12人。该学科2000年以来,获国家社科基金体育学课题6项,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科学/软科学课题9项,湖南省社科基金、社科联、教育厅课题20余项,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学术论文320余篇,被《新华文摘》全文转载4篇,《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14篇。该学科教学条件齐备,拥有标准400米塑胶田径运动场、综合体育馆、教学训练馆、篮排球场等室内外运动场馆;另有秋千、陀螺、蹴球、高脚等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训练场地;现有实验室6个(运动解剖、运动生理、体育保健、体育心理、运动技术分析和综合分析室)。专业图书文献资料种类多,共有图书2678种6846册,专业期刊60种,非专业期刊20种,期刊总数7480册。能满足民族传统体育学和体育人文社会学硕士研究生培养的教学需要。■ 050101 文艺学文艺学硕士点现有教授10人、副教授4人,讲师6人。拥有中外文藏书20.5万册、中外文期刊79种。该学科是吉首大学重点建设学科,科研成果颇丰,近年来出版了《艺术思维哲学》、《颠狂之美》、《土家族文化精神》、《回归自然与追寻历史——沈从文与湘西》、《写作动力研究》等学术著作13部,出版教材6部,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主持两项国家课题,省级课题11项。获省部级优秀教学成果奖3项。本学科下设四个研究方向:文艺美学方向:该方向关注两个领域,其一是艺术思维哲学研究,主要研究艺术思维的哲学基础、文化底蕴、基本形态、运作方式,以及艺术思维在文艺创作中的地位和艺术思维与人类精神的关系等问题;其二是禅宗美学研究,将佛学、美学、文学、心理学融通为一体,从审美人格建构的高度,提出了“颠狂”这个富有特色的审美范畴。民族民间文艺学方向:该方向面向整个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文学艺术的历史与现状,重在探讨民族民间文艺的创作与传承规律及其生存状态,挖掘湘鄂渝黔边区各民族民间文艺现象中所隐含的民族文化精神实质。文艺思潮方向:该方向以湘西作家沈从文为基点,以中国现代乡土文艺思潮为主脉,上及中古,下延当代,旁涉西方文艺思潮,从思想史、文化史、文明史等维度审视中西文艺思潮的演进与嬗变。文艺与传媒方向:该方向从传媒的角度来考察文艺,主要关注传媒与文艺本体、文艺理论、文艺批评、审美精神之间的关系等问题,旨在从传媒的视角为文艺的创新与发展提供学理阐释。■ 050103 汉语言文字学汉语言文字学学科现有教授3人,副教授9人,讲师4人,博士1人,硕士8人,在读博士3人,先后有3人被评为省高校青年骨干教师,1人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具有较深厚的学术渊源,20世纪60年代就在湖南方言的调查与研究方面取得了影响深远的成果。近五年出版了《训诂论稿》、《苗语东部方言土语比较》、《吉首方言研究》等学术著作8部,出版教材3部,发表学术论文123篇,其中在《方言》、《民族语文》、《古汉语研究》等刊物上发表10余篇。主持2项国家社科基金资助课题,6项省级课题。获省级教学成果奖2项。本学科下设以下三个研究方向:文字学与训诂学方向:从《说文解字》等传统小学著作的研究入手,对形义关系、声义关系以及文字与思维的关系进行深入的讨论,同时非常重视典籍的训读,为本学科夯实理论基础。基础研究与特色研究相结合,并努力同少数民族语言研究和方言研究相结合,拓宽了研究领域,形成了综合研究的格局。汉语与少数民族语言比较研究方向:充分利用湘鄂渝黔桂边区土苗汉杂居、语种丰富、语言接触和交融情况复杂的得天独厚的地域语言资源优势,在语言接触研究和语言比较研究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果。特聘剑桥大学的两位博士进行土家语研究和语料分析处理,给濒危语言——土家语建立了语料库(音档)。这都为濒危语言的抢救与保护和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方面做出了贡献。接受了国内外许多学者来访,获得高度评价。方言学方向:以湖南湘西复杂的方言现象为依托,进行方言分区和方言归属的理论探讨。特别是借助湘西自治州多语言、多方言并存的地域优势,研究分析语言接触现象,探索语言互动的规律并构建其理论,在方言、民族语言、民族文化研究等领域都产生了一定影响。■ 060105 专门史吉首大学专门史硕士点依托历史与文化学院历史本科专业,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建设,在师资队伍、仪器设备和图书资料等方面,积累了丰厚的基础。目前专业已形成区域开发史、历史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民族文化与思想史等明确稳定的培养方向,拟开设中国民族史、历史人类学、生态史、开发史、文化遗产研究、民族文化史、思想史等专业课程。本专业有教授5人,副教授7人,其中有7人获得博士或硕士学位。同时专业还设有文物鉴定与文物修复室、民族历史文献信息研究室。专业研究方向明确、特色突出,对少数民族历史、信仰、地方性知识、社会组织、风习及各类历史遗存进行了系统研究,并取得一批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先后出版了《潜网中的企求》、《湖南少数民族史》、《民间思想的村落》、《一个家族的时空域》、《人类的根基》、《百苗图》系列丛书等一批学术理论专著,并在《民族研究》、《抗日战争研究》、《世界宗教研究》等专业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60余篇。近几年来,还承担了8项国家社科基金资助课题和23项省部级科研项目。此外,历史与文化学院在湖南永顺老司城、凤凰古城、龙山里耶等地分别建立了考古与文物研究基地,并与国内外相关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开展了广泛的学术交流活动。■ 070205 凝聚态物理凝聚态物理是吉首大学重点建设学科,也是吉首大学发展较快的学科之一。本学科师资力量雄厚,共有专业教师20余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5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6人。3年来,共承担各级纵向科研项目20多项,科研经费120多万元。近五年来取得了一批具有较大影响的科研成果,发表科研论文160多篇,其中被SCI、EI收录的论文达40余篇。本学科以物理学基础科学为中心,主要从事复合介质的物理特性、光与物质的相互作用物理、功能材料的物理特性及应用等方面研究。01.复合介质的物理特性:本方向主要研究:外场作用下复合介质固态结构的形成,组元成份及其排列对复合介质物理性质的影响,经典波(声波和电磁波)在复合介质中传播时所出现的波散射、波的弹道及扩散传播和波局域化等物理特性。02.光与物质的相互作用物理:我们主要研究光与物质相互作用中的量子态的控制等方面的基础及理论研究,主要包括量子信息相关的量子光学、量子信息处理等方面的物理学前沿课题。03.功能材料的物理特性及应用:主要从事功能材料和器件的物理特性及应用研究,主要包括纳米器件的光学及输运特性研究、电池材料研制以及传感器研制及应用。■ 070302 分析化学分析化学学科经过20余年的建设,已建立一支以博士、硕士为主的稳定师资队伍。该学科拥有教授6名,副教授9名,其中博士6人。自2000年以来,该学科承担国家级课题2项,省部级课题十余项,获国家级、省部级和地级科技进步奖多项,参与编写教材2部,专著2部。在Talanta;Ultrason.;Chromatographia和Anal. Chim. Acta等国内外著名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50余篇,SCI收录30余篇。目前主要研究方向如下:01.色谱分离分析:以湖南西部和四省(市)边区丰富的植物资源为主要研究对象,以色谱分离分析技术为主要手段,开发多种先进分离技术,对特色资源分离纯化。实现多学科理论和技术相互渗透基础上的天然资源综合开发和应用。02.光谱与微量元素分析:以湖南西部和四省(市)边区特有的矿产资源和植物为研究对象,研究和开发光谱分析新技术,深入探讨天然资源的微量元素分析,发展光谱分析与其他技术联用等新方向。03.生化分析:从生化成分分析、特定生物活性成分的分离提纯、构效关系及功能机理等不同层面,对湘西主要特色资源进行深入研究,构筑现代分离分析新技术与湘西优势资源结合的平台。■ 071012 生态学生态学是一门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的生物学分支学科,它主要从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和生物圈等多层次研究生物与其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近几十年来,生态学科的发展日新月异,生态学的理论、方法及技术已渗透到科学研究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生态学科思想对于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近20多年来,我校的生态学科研人员立足于武陵山地区,将生态学科学原理和应用技术与地方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紧密结合,形成了自身特色,尤其在猕猴桃等特色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方面,已上升到了产业化的发展阶段,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巨大的经济效益,为地方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本学科的研究方向:植物生态学、动物生态学、微生物生态学、环境生态学、分子生态学。本学科的主要研究内容:重要生物类群的生理生态学特征及其生态适应机制;生物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及特色资源生物的种群特征,生物类型及其分布规律,生物群落结构、功能及动态规律;脆弱生态系统中生物多样性保护、恢复及其利用的科学原理与应用技术;生物生长发育规律、生产性能及其环境影响动因;运用不同的生态环境条件,筛选资源生物的优良品种,并以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和生态学原理,探讨有关资源利用的途径与方法。本学科是我校师资力量最强和办学条件较好的重点学科之一。现有教授10人,副教授28人,硕士生导师21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8人,湖南省基础课示范性实验室、部省共建生物工程实验室、环境科学实验室和林产化工湖南省重点实验室可为生态学研究生的培养提供良好的实验条件。■ 081704 应用化学应用化学学科是我校首批重点建设学科之一,建立了以博士、硕士为主的稳定师资队伍。本学科拥有教授8名、副教授10名,其中博士8名,硕士10名,学术骨干的平均年龄在45岁以下,研究团队稳定、结构合理。该学科紧紧围绕四省(市)边区特有的矿产资源和植物资源的发掘和综合利用,建立了较齐备的实验条件,在应用研究、产业开发方面已取得了较有影响的成果。近年来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其中被SCI或EI收录100余篇,目前承担的科研项目35项,其中国家及国务院各部门项目3项、湖南省科技厅项目6项。目前主要研究方向如下:01.矿产资源加工与应用:合理利用武陵山区天然资源,开发新工艺、新技术和新产品。02.天然产物化学:利用湘西和四省边区丰富的天然资源,开发多种新型分离、提纯技术,系统深入研究西部地区的天然资源。03.功能材料化学:针对国际上功能材料研究领域的热点,结合湖南西部和四省(市)边区特有的天然矿产资源,致力于催化功能材料、新能源材料和功能陶瓷材料的研究。04.应用电化学:利用现代实验技术和理论方法,结合地区特色资源的优势,致力于金属电沉积、化学电源、新型电化学材料等方面进行研究。■ 082903 林产化学加工工程林产化学加工工程是一门涉及植物学、化学及其工程学等领域的综合***学科,它主要从植物生物活性成分分离分析、分离工程与工艺研发、中间体及终端产品开发与应用及植物区系组成、生态特点、分布规律和培植等方面研究湘西地区特色植物资源的综合开发与利用,搭建工程学与其它相关学科的基础理论与应用研究平台。近年来,林产化学加工工程学科的发展日新月异,其理论、方法及技术已渗透到科学研究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本学科理论与实践的深入拓展与林产植物资源的综合加工利用将对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本专业立足于武陵山区丰富独特的天然产物资源,以林产资源中间体及终端产品的研究与开发为目标,以天然生物活性的提取、分离纯化技术研究为重点,以林产特色植物资源保护与综合开发利用新技术、新方法研究为支撑,全方位多层次研究林产资源开发与利用,为地方高新技术产品研发和产业化提供技术基础,为林产化学工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动力。本学科的研究方向:林化产品开发与产业化、林产资源化学、林产植物资源工程。本学科的主要研究内容:林产资源中间体及终端产品的研究与开发;天然产物提取、分离与工艺技术研究;林产品加工工艺、中间试验及产业化研究;功能食品、保健品、精细化工新产品开发与研究;植物生物活性成分分离分析新方法研究;武陵山区资源植物学研究等。本学科由我校林产化工工程省级重点实验室建设,是我校师资力量较强和办学条件较好的重点学科之一。现有教授6人,副教授8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4人。化学化工学院为其共建单位,城乡资源与规划学院为其共存单位,可充分实现资源共享,为林产化学加工工程研究生的培养提供良好的实验条件。
最多设置5个标签!
我是内蒙2010年文科考生考了424不算民族分,二本线423能去吉首大学预科班吗?他在我们这要十个 你们那边二本copy线那么低。。应该是没问题的。只是在湖南省内不可能了,关键看你们有多少人报考吧,你加加民族分也上二本了,二本虽然空间不大,但是抓住征集啥的,有机会的,也不错了。按我们湖南来算,超二本线,是稳上吉首大学预科的。吉首大学还行吧,以前老觉得吉首大学不好,前几年吉首大学分数一直走高,估计今年也不会低了,这是在湖南省内的情况了,你们那边应该相对轻松很多。听说,吉首大学准备申一本,这是好几年前就开始的工作了,而且也有希望。你不是都上线了吗?干嘛还来读预科啊?预科就要多读一年呢。客观评价一下就是吉首大学位于湘西,知道吗?这里比较穷,地区经济部怎么发达,市内老市区那边交通部方便,也就是说大田湾校区和石家冲校区都不怎么方便,而新校和张家界校区还是可以的,这是吉大的劣势。但是就其教学而言,在湖南省看来还是可以的!吉首大学虽然是所综合性大学,隶属于省教育厅,但是她主要是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及其知识分子,当然还有本校的师范专业都是老牌强势专业,都不错,文科生的话进文学院很好,文学院是吉大最老的院啦,文学院的汉语言文学又是最好的。至于吉大的硕士点的话,好像有19个吧,分别有: 010101 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硕士点系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伦理学研究所2005年新增加的研究生教育学科,该学科特色鲜明,学术成果丰富,学科队伍结构合理。该学科现有教学科研人员17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7人,博士3人,硕士8人。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学术论文140多篇,出版学术专著7部,获省部级奖3项,承担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课题17项。该学科现已形成了三个稳定的方向,即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理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与现实、文化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理论方向在关注人的全面发展和中国现代化建设实践中,通过对马克思早期哲学思想的研究,不断突破传统哲学远离人的纯客观范式,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行当代价值论范式转换,赋予马克思主义哲学以新的生命活力;在破解现代工业文明带给人类的“全球问题”困扰的理论探索中,构建了人与环境和谐持续发展的理论体系;在促进哲学融入人生的理论研究中,为人的当代实践与行为方式提供世界观、方法论、价值观的理论指导和精神支持。 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与现实方向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社会实践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相结合,对社会热点问题进行深层次的研究:一是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关于差异和人的三重属性的理论引入正义问题和社会发展的人学基础研究领域,形成了自己独到的、自成一家的学术见解,为当代中国社会发展和正义的具体实现提供了可供操作的规范系统,为我国和谐社会的建构提供重要的理论参照;二是把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与我国民族发展的实际结合起来,开展关于人的全面发展问题研究,提出了经济社会的人学发展观,力图为经济社会的稳步发展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主体条件。文化哲学方向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所特有的方法,对湘鄂渝黔边区各少数民族文化从宗教、生态、风俗、心理等进行多视角的研究,从而从总体上对我国少数民族文化作根本的存在论把握和发展论建构,为我国少数民族地区进行和谐社会建构提供哲学学理性思考,并进一步探索我国和谐社会的民族化实现形式和具体途径。■ 010105 伦理学伦理学是学校在建的5个重点学科之一,2003年被批准为吉首大学首批六个具备招收硕士研究生资格的学科之一,依托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和伦理学研究所培养硕士研究生。吉首大学伦理学研究所成立于2001年,2004年并入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该学科现已建立起了一支科研能力较强、结构合理的学术队伍,现有成员10人,其中正高职称5人,副高职称4人,博士3人,硕士4人;研究所成员现已主持国家级、省部级科研课题3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150多篇,出版著作、教材20余部,获省部级及以上科研奖20多项。该学科现已形成了三个稳定而富有特色的研究方向:伦理学原理、应用伦理学、民族伦理文化。伦理学原理方向坚持于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从一个独特视角对伦理学原理及其应用进行研究,针对当今社会提出的重大现实问题,通过对隐藏于其后的伦理意蕴的揭示与理论提升,丰富和发展伦理学的基本理论内涵。应用伦理学方向在运用伦理学基本原理的基础上,注重应用伦理学的一般理论问题研究,针对社会现实问题,着力于行政伦理、生态伦理、法伦理、经济伦理、生育伦理等方面的深入研究。民族伦理文化研究方向着力于寻绎民族伦理文化形成的一般规律,挖掘民族文化中对现代社会具有借鉴价值的伦理智慧和伦理启示,揭示民族伦理文化与各民族人文精神的深刻关联及民族伦理文化的内在特质和发展趋向,研究民族传统文化的伦理思想资源对各民族的生产和生活的影响及其现代应用。我国著名伦理学家、湖南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唐凯麟先生应聘为该学科特聘教授,德国著名经济伦理学家科斯洛夫斯基教授来校讲过学。学科成员多人次赴德国、日本、香港等国家和地区进行讲学、合作研究。■ 020205 产业经济学 030403 中国少数民族经济 120202 企业管理吉首大学商学院有三个硕士点,即“产业经济学”、“企业管理”、 “中国少数民族经济”。其中“中国少数民族经济”1989年被确立为省级重点学科,该学科点有较雄厚的科研基础,是填补湖南省的空白学科和吉首大学的特色学科,也是吉首大学首批六个硕士点之一。学科以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为宗旨,科研成果丰硕,多项成果被地方政府和企业所采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现有教授6人,副教授20人,博士及在读博士6人,硕士22人,省级青年骨干教师9人,湖南省“新世纪121人才工程”2人。商学院的科研工作一直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紧紧围绕湘西及湘鄂渝黔边区的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开展科学研究工作,特别是近5年来科研成绩较突出,承担了8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2项国家软科学等科研课题,省社科和省自科70项省级科研课题;发表了400多篇较高水平的学术论文,出版学术专著6部;获省社科成果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获省“五个一”工程奖1项;主编教材5部,参编教材12部。学院拥有图书资料室1个并配有10台电脑连接校园网供研究生查阅资料之用,学院中文藏书量3万册,外文藏书量0.2万册,中文期刊200余种,外文期刊40余种。■ 030101 法学理论法学理论是法学的基础理论学科,它以法的基本概念、一般规律和基本原理为研究对象,为法学其他学科的研究提供认识工具和方法论。吉首大学法学理论硕士点是法学院2005年新增的研究生教育学科,本学科紧跟时代步伐,以法治理论和法律文化为主要研究方向,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提供理论上的依据和支持,为高等学校、研究机构和司法行政部门培养理论和实践兼备的高级法律人才。本学科现有教学科研人员12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5人,近年来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学术论文150多篇,出版学术专著8部,获省部级奖6项,承担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课题36项。本学科点目前下设两个研究方向:1、法治理论。该方向紧追法治理论热点问题,在法治原理、法治与我国制度变革、宪政与人民代表制度完善与创新,多民族混居自治区域与人权司法保障进行了深入研究,所取得的科研成果在全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2、法律文化。该研究方向利用自身文化积淀和区位优势,关注中外法律文化发展规律,挖掘法律制度变革的文化根基,在中国古代法律制度、民族法律文化、西方法律思想史等方面形成研究优势。所取得的科研成果在全国产生了良好的声誉。■ 030401 民族学吉首大学民族学属湖南省教育厅重点建设学科,已形成族际民族学、生态民族学、历史民族学和宗教民族学四个稳定的学科方向。学科科研力量雄厚,其中有教授、研究员7人,副教授、副研究员14人,有博士学位者3人。学科科研特色突出,成果丰硕。学科研究立足于中国南方民族地区,对少数民族历史、语言、宗教信仰、文学艺术、社会组织、经济生活、风俗习惯进行了系统研究,先后出版了《民族文化与生境》、《相际经营原理》、《民族调查通论》、《族际关系论》、《发展人类学引论》、五溪研究丛书(六种)等一批学术理论专著,并在《民族研究》、《世界宗教研究》、《贵州民族研究》等专业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80余篇,其中50余篇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高校文科学报文摘》、人大复印资料等刊物转摘或复印。近几年来,学科"少数民族与民族地区自我发展能力研究"、"利用文化制衡作用控制水土流失的可行性研究"、"《百苗图》研究"、"抑制宗族势力,巩固村民自治成效实施方案研究"、"多民族混居区域权力样态及权力司法保障研究"等五项目获得国家社科基金资助,同时还承担36项省部级科研项目。学科建设坚持“从田野中来,到田野中去”模式,建立了7个田野工作点以为学科研究基地,并建立了具有自身特色的田野资料库。学科建设从现实的族际关系出发,以民族、文化与生境为基础,建构起族际互动与文化制衡理论。同时,学科与国内外相关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广泛的学术交流和人才培养合作关系。■ 03050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030505 思想政治教育马克思主义学院成立于2005年5月,其前身为1979年吉首大学马列主义教研室。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和学科积淀,我院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已积累了深厚的基础:汇聚了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科研实力强、教学水平高的学科队伍:现有教授6人,副教授13人,博士4人,硕士18人。教学、科研取得了丰硕成果:教学方面,获教育部“精彩一课”、“两课”实效性优秀调研报告奖各1项,多媒体课件优秀奖3项;获省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思政课教学公开课特等奖1项,三等奖1项;省级“精彩一课”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省级多媒体课件二等奖1项;省级优秀教研室1项。科研方面,近三年来,我院承担各级科研课题60多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课题4项,教育部课题3项,科技部软科学课题1项,省级课题30多项,在省级以上学术刊物发表科研论文近300篇,其中在《光明日报》《新华文摘》等国家权威报刊发表论文6篇,在人文社科核心期刊发表论文80多篇,30余篇被《高教文科文摘》、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中心全文转载。出版学术专著12部,主编各类教材、辞典、文集、教参资料30余本。获湖南省“五个一工程”成果二等奖1项,省社科规划研究成果三等奖2项。科研的团队精神已经形成。凝炼了富有特色的研究方向:03050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点的三个方向和研究特色是:01.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基本问题研究方向。研究特色在于研究基本理论,突出基本问题,注重与时俱进,强调科学性与系统性的统一。02.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当代中国社会研究方向。研究特色在于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指导下,研究当今中国社会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突出现代化和和谐社会研究,把构建和谐社会放在中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进行研究,强调实践性与时代性的统一。03.马克思主义政权理论与民主法制建设研究方向。研究特色在于构建中国特色的政权理论体系,突出政权建设伦理化研究,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法制的特点与规律,强调科学性与前沿性的统一。030505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点的三个方向和研究特色是:01.思想政治教育原理和方法研究方向。研究特色在于致力基础理论研究,注重理论体系的构建与创新,强调科学性与系统性的统一。02.社会转型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方向。研究特色在于研究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内容、任务、原则、方法,寻找其规律和特点,理论联系实际,注重调查研究,突出案例分析比较,强调时代性与实证性的统一。03.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方向。突出学校尤其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客体、环境、方法、价值取向与规律研究,找准问题求对策,强调实效性与可操作性的统一。■ 040301 体育人文社会学 040304 民族传统体育学吉首大学民族传统体育学科和体育人文社会学科是以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湖南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训练基地以及省级重点专业体育教育专业为依托,立足湘西,面向西部,辐射全国。其中,民族传统体育学已形成极具特色的民族体育文化学、民族民间体育理论与方法、武术教学训练理论与方法、民族传统体育养生与保健等4个研究方向;体育人文社会学形成了极具特色的民族地区大众健身、体育产业经营与管理、学校体育教育与管理、环境与体质健康等4个研究方向。 民族传统体育学和体育人文社会学,师资力量雄厚,结构合理,科研成果突出。现有正高职称7人,副高职称19人,中级职称30人,其中博士1人,硕士12人。该学科2000年以来,获国家社科基金体育学课题6项,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科学/软科学课题9项,湖南省社科基金、社科联、教育厅课题20余项,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学术论文320余篇,被《新华文摘》全文转载4篇,《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14篇。该学科教学条件齐备,拥有标准400米塑胶田径运动场、综合体育馆、教学训练馆、篮排球场等室内外运动场馆;另有秋千、陀螺、蹴球、高脚等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训练场地;现有实验室6个(运动解剖、运动生理、体育保健、体育心理、运动技术分析和综合分析室)。专业图书文献资料种类多,共有图书2678种6846册,专业期刊60种,非专业期刊20种,期刊总数7480册。能满足民族传统体育学和体育人文社会学硕士研究生培养的教学需要。■ 050101 文艺学文艺学硕士点现有教授10人、副教授4人,讲师6人。拥有中外文藏书20.5万册、中外文期刊79种。该学科是吉首大学重点建设学科,科研成果颇丰,近年来出版了《艺术思维哲学》、《颠狂之美》、《土家族文化精神》、《回归自然与追寻历史——沈从文与湘西》、《写作动力研究》等学术著作13部,出版教材6部,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主持两项国家课题,省级课题11项。获省部级优秀教学成果奖3项。本学科下设四个研究方向:文艺美学方向:该方向关注两个领域,其一是艺术思维哲学研究,主要研究艺术思维的哲学基础、文化底蕴、基本形态、运作方式,以及艺术思维在文艺创作中的地位和艺术思维与人类精神的关系等问题;其二是禅宗美学研究,将佛学、美学、文学、心理学融通为一体,从审美人格建构的高度,提出了“颠狂”这个富有特色的审美范畴。民族民间文艺学方向:该方向面向整个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文学艺术的历史与现状,重在探讨民族民间文艺的创作与传承规律及其生存状态,挖掘湘鄂渝黔边区各民族民间文艺现象中所隐含的民族文化精神实质。文艺思潮方向:该方向以湘西作家沈从文为基点,以中国现代乡土文艺思潮为主脉,上及中古,下延当代,旁涉西方文艺思潮,从思想史、文化史、文明史等维度审视中西文艺思潮的演进与嬗变。文艺与传媒方向:该方向从传媒的角度来考察文艺,主要关注传媒与文艺本体、文艺理论、文艺批评、审美精神之间的关系等问题,旨在从传媒的视角为文艺的创新与发展提供学理阐释。■ 050103 汉语言文字学汉语言文字学学科现有教授3人,副教授9人,讲师4人,博士1人,硕士8人,在读博士3人,先后有3人被评为省高校青年骨干教师,1人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具有较深厚的学术渊源,20世纪60年代就在湖南方言的调查与研究方面取得了影响深远的成果。近五年出版了《训诂论稿》、《苗语东部方言土语比较》、《吉首方言研究》等学术著作8部,出版教材3部,发表学术论文123篇,其中在《方言》、《民族语文》、《古汉语研究》等刊物上发表10余篇。主持2项国家社科基金资助课题,6项省级课题。获省级教学成果奖2项。本学科下设以下三个研究方向:文字学与训诂学方向:从《说文解字》等传统小学著作的研究入手,对形义关系、声义关系以及文字与思维的关系进行深入的讨论,同时非常重视典籍的训读,为本学科夯实理论基础。基础研究与特色研究相结合,并努力同少数民族语言研究和方言研究相结合,拓宽了研究领域,形成了综合研究的格局。汉语与少数民族语言比较研究方向:充分利用湘鄂渝黔桂边区土苗汉杂居、语种丰富、语言接触和交融情况复杂的得天独厚的地域语言资源优势,在语言接触研究和语言比较研究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果。特聘剑桥大学的两位博士进行土家语研究和语料分析处理,给濒危语言——土家语建立了语料库(音档)。这都为濒危语言的抢救与保护和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方面做出了贡献。接受了国内外许多学者来访,获得高度评价。方言学方向:以湖南湘西复杂的方言现象为依托,进行方言分区和方言归属的理论探讨。特别是借助湘西自治州多语言、多方言并存的地域优势,研究分析语言接触现象,探索语言互动的规律并构建其理论,在方言、民族语言、民族文化研究等领域都产生了一定影响。■ 060105 专门史吉首大学专门史硕士点依托历史与文化学院历史本科专业,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建设,在师资队伍、仪器设备和图书资料等方面,积累了丰厚的基础。目前专业已形成区域开发史、历史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民族文化与思想史等明确稳定的培养方向,拟开设中国民族史、历史人类学、生态史、开发史、文化遗产研究、民族文化史、思想史等专业课程。本专业有教授5人,副教授7人,其中有7人获得博士或硕士学位。同时专业还设有文物鉴定与文物修复室、民族历史文献信息研究室。专业研究方向明确、特色突出,对少数民族历史、信仰、地方性知识、社会组织、风习及各类历史遗存进行了系统研究,并取得一批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先后出版了《潜网中的企求》、《湖南少数民族史》、《民间思想的村落》、《一个家族的时空域》、《人类的根基》、《百苗图》系列丛书等一批学术理论专著,并在《民族研究》、《抗日战争研究》、《世界宗教研究》等专业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60余篇。近几年来,还承担了8项国家社科基金资助课题和23项省部级科研项目。此外,历史与文化学院在湖南永顺老司城、凤凰古城、龙山里耶等地分别建立了考古与文物研究基地,并与国内外相关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开展了广泛的学术交流活动。■ 070205 凝聚态物理凝聚态物理是吉首大学重点建设学科,也是吉首大学发展较快的学科之一。本学科师资力量雄厚,共有专业教师20余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5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6人。3年来,共承担各级纵向科研项目20多项,科研经费120多万元。近五年来取得了一批具有较大影响的科研成果,发表科研论文160多篇,其中被SCI、EI收录的论文达40余篇。本学科以物理学基础科学为中心,主要从事复合介质的物理特性、光与物质的相互作用物理、功能材料的物理特性及应用等方面研究。01.复合介质的物理特性:本方向主要研究:外场作用下复合介质固态结构的形成,组元成份及其排列对复合介质物理性质的影响,经典波(声波和电磁波)在复合介质中传播时所出现的波散射、波的弹道及扩散传播和波局域化等物理特性。02.光与物质的相互作用物理:我们主要研究光与物质相互作用中的量子态的控制等方面的基础及理论研究,主要包括量子信息相关的量子光学、量子信息处理等方面的物理学前沿课题。03.功能材料的物理特性及应用:主要从事功能材料和器件的物理特性及应用研究,主要包括纳米器件的光学及输运特性研究、电池材料研制以及传感器研制及应用。■ 070302 分析化学分析化学学科经过20余年的建设,已建立一支以博士、硕士为主的稳定师资队伍。该学科拥有教授6名,副教授9名,其中博士6人。自2000年以来,该学科承担国家级课题2项,省部级课题十余项,获国家级、省部级和地级科技进步奖多项,参与编写教材2部,专著2部。在Talanta;Ultrason.;Chromatographia和Anal. Chim. Acta等国内外著名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50余篇,SCI收录30余篇。目前主要研究方向如下:01.色谱分离分析:以湖南西部和四省(市)边区丰富的植物资源为主要研究对象,以色谱分离分析技术为主要手段,开发多种先进分离技术,对特色资源分离纯化。实现多学科理论和技术相互渗透基础上的天然资源综合开发和应用。02.光谱与微量元素分析:以湖南西部和四省(市)边区特有的矿产资源和植物为研究对象,研究和开发光谱分析新技术,深入探讨天然资源的微量元素分析,发展光谱分析与其他技术联用等新方向。03.生化分析:从生化成分分析、特定生物活性成分的分离提纯、构效关系及功能机理等不同层面,对湘西主要特色资源进行深入研究,构筑现代分离分析新技术与湘西优势资源结合的平台。■ 071012 生态学生态学是一门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的生物学分支学科,它主要从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和生物圈等多层次研究生物与其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近几十年来,生态学科的发展日新月异,生态学的理论、方法及技术已渗透到科学研究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生态学科思想对于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近20多年来,我校的生态学科研人员立足于武陵山地区,将生态学科学原理和应用技术与地方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紧密结合,形成了自身特色,尤其在猕猴桃等特色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方面,已上升到了产业化的发展阶段,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巨大的经济效益,为地方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本学科的研究方向:植物生态学、动物生态学、微生物生态学、环境生态学、分子生态学。本学科的主要研究内容:重要生物类群的生理生态学特征及其生态适应机制;生物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及特色资源生物的种群特征,生物类型及其分布规律,生物群落结构、功能及动态规律;脆弱生态系统中生物多样性保护、恢复及其利用的科学原理与应用技术;生物生长发育规律、生产性能及其环境影响动因;运用不同的生态环境条件,筛选资源生物的优良品种,并以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和生态学原理,探讨有关资源利用的途径与方法。本学科是我校师资力量最强和办学条件较好的重点学科之一。现有教授10人,副教授28人,硕士生导师21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8人,湖南省基础课示范性实验室、部省共建生物工程实验室、环境科学实验室和林产化工湖南省重点实验室可为生态学研究生的培养提供良好的实验条件。■ 081704 应用化学应用化学学科是我校首批重点建设学科之一,建立了以博士、硕士为主的稳定师资队伍。本学科拥有教授8名、副教授10名,其中博士8名,硕士10名,学术骨干的平均年龄在45岁以下,研究团队稳定、结构合理。该学科紧紧围绕四省(市)边区特有的矿产资源和植物资源的发掘和综合利用,建立了较齐备的实验条件,在应用研究、产业开发方面已取得了较有影响的成果。近年来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其中被SCI或EI收录100余篇,目前承担的科研项目35项,其中国家及国务院各部门项目3项、湖南省科技厅项目6项。目前主要研究方向如下:01.矿产资源加工与应用:合理利用武陵山区天然资源,开发新工艺、新技术和新产品。02.天然产物化学:利用湘西和四省边区丰富的天然资源,开发多种新型分离、提纯技术,系统深入研究西部地区的天然资源。03.功能材料化学:针对国际上功能材料研究领域的热点,结合湖南西部和四省(市)边区特有的天然矿产资源,致力于催化功能材料、新能源材料和功能陶瓷材料的研究。04.应用电化学:利用现代实验技术和理论方法,结合地区特色资源的优势,致力于金属电沉积、化学电源、新型电化学材料等方面进行研究。■ 082903 林产化学加工工程林产化学加工工程是一门涉及植物学、化学及其工程学等领域的综合***学科,它主要从植物生物活性成分分离分析、分离工程与工艺研发、中间体及终端产品开发与应用及植物区系组成、生态特点、分布规律和培植等方面研究湘西地区特色植物资源的综合开发与利用,搭建工程学与其它相关学科的基础理论与应用研究平台。近年来,林产化学加工工程学科的发展日新月异,其理论、方法及技术已渗透到科学研究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本学科理论与实践的深入拓展与林产植物资源的综合加工利用将对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本专业立足于武陵山区丰富独特的天然产物资源,以林产资源中间体及终端产品的研究与开发为目标,以天然生物活性的提取、分离纯化技术研究为重点,以林产特色植物资源保护与综合开发利用新技术、新方法研究为支撑,全方位多层次研究林产资源开发与利用,为地方高新技术产品研发和产业化提供技术基础,为林产化学工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动力。本学科的研究方向:林化产品开发与产业化、林产资源化学、林产植物资源工程。本学科的主要研究内容:林产资源中间体及终端产品的研究与开发;天然产物提取、分离与工艺技术研究;林产品加工工艺、中间试验及产业化研究;功能食品、保健品、精细化工新产品开发与研究;植物生物活性成分分离分析新方法研究;武陵山区资源植物学研究等。本学科由我校林产化工工程省级重点实验室建设,是我校师资力量较强和办学条件较好的重点学科之一。现有教授6人,副教授8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4人。化学化工学院为其共建单位,城乡资源与规划学院为其共存单位,可充分实现资源共享,为林产化学加工工程研究生的培养提供良好的实验条件。
一周热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