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1-06 11:50发布
如何增强政治课的趣味性课题研究
如何增强政治课的趣味性课题研究 一、面向学生实际,有针对性的选用教学方法 快班的学生,成绩好知识面广,知识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较强,社会责任感强,不甘心局限于书本知识。对于他们要提前说明本框体的知识要求、能力要求,以方便他们自学。注意把知识同社会热点紧密联系在一起,提高他们分析热点的能力,提高他们的视野。 对于普通班学生,我们应该重在教材知识的把握。如何把握教材知识?关键是提高课堂的效率,一定要保证在课堂上知识要不断重现,知识的重现除了常规的新课讲解——习题巩固——知识复习的模式外,还应通过讲授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来表现出来。例如,在讲事物发展的原因、状态、趋势时,要让学生认识到这里运用的分析方法就是矛盾分析方法中的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质变就是矛盾的主次方面发生了转化;讲实践能够成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时,要联系实践的客观物质性特征和意识的能动性特征。讲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方式时,要注意区分国家职能和国家机构的组织活动原则。在这些知识的区别和联系中实现了知识的重现。 二、将生活融入课堂 在平时的教学中如果能够将生活中的所见所闻运用到教学中的话,则可让学生在“润物细无声”的状态中不知不觉掌握了知识,又增加了学习政治课的兴趣。如在讲“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时,我举例:陕西十大怪:“陕西十大怪,面条似腰带,锅盔象锅盖,碗盆难分开,辣子也是一道菜,泡馍大碗卖,板凳不坐蹲起来,房子半边盖,姑娘不对外,手帕不装头上戴,唱戏大声吼起来。”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陕西关中地区农作物以种植小麦为主,故有“面条似腰带,锅盔象锅盖”这样的饮食习惯。此外由于森林资源比较缺乏,邻里聊天,一般都是蹲着不坐。当然,“房子半边盖”也是基于节省木料的考虑。由于一年春冬季节常刮西北风,为了御寒防沙,老太婆们常把手帕顶在头上,这些奇特的民俗完全是由陕西地区的地理环境和生活条件决定的。 三、将故事引入课堂 故事因其浅显易懂,蕴涵深刻道理而颇受学生的喜爱,从而激发学生的想象和思考。如在讲“认识来源于实践”这一观点时,我讲了故事“莫泊桑买踢”,莫泊桑写一部小说要细腻描写被人踢的感觉,但他本人没有这种体验觉得实在难以下笔。于是他信步走上大街,遇一乞丐。莫泊桑迎上去言辞恳切地对乞丐说:“喂,请你踢我几脚吧?”那乞丐以为他神经不正常。莫泊桑继续陪笑,并从口袋掏出钱,请求乞丐踢他,乞丐见钱猛踢莫泊桑的屁股。莫泊桑忍痛回家,飞快记下被踢的感受。在学生哑然失笑的同时,老师适时提问:“莫泊桑记下的感受属于哲学中的什么?这种感受如何得来?“踢”在这里又指的是哲学中的什么?二者是什么关系?”老师的提问将学生带入思考的境界,学生结合课本内容得出正确的观点,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真正好的课堂带给学生的是享受,是欢愉,是精神的升华。将脍炙人口的诗词、饶有情趣的民谣、美妙动听的歌曲、诙谐幽默的漫画有机地融入教学当中,使学生在欣赏美、感悟美的境界中领会所学内容,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在讲矛盾这一知识点时,我用歌曲《北京人在纽约》歌词中有这样一段:“如果你爱她,就将她送到纽约,因为那里是天堂;如果你恨她,你也可以将她送到纽约,因为那里是地狱。”我及时设问:“为什么纽约既是天堂又是地狱?爱与恨又是什么关系?”从而引发学生思考,引出矛盾的概念及相关知识 四、思想政治课永恒的主题和灵魂就是理论联系实际 面对鲜活的社会生活,我们不能禁锢学生的思想。对于学生提出的触及社会生活的深层问题,必须靠一系列的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学生的主动思维,使其内部信息得到加工后,才能帮助他们解决思想上的困惑,也才能体现思想政治课的生命力,从而激发学生求知和探索的欲望。因此,作为教师,除了讲清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外,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学会理论联系实际,达到学以致用。因此,如何有效的理论联系实际对提高教学的时效性和趣味性很重要。引入乡土教育内容正是满足了学生这一需要,从而增强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兴趣。如讲高一经济学宏观调控中的市场经济的缺陷时,我就引用我县百合种植的兴衰为例。又如,如何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高三党性教育的重大课题,挑选家乡籍的先进人物,模范党员干部对学生进行教育,最容易引发学生的兴趣,他们更感到这些人物可亲、可信、可敬。 五、充分发挥老师的作用 在教学上提倡“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我觉得是教学方法上的最高境界,好似无招胜有招,但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老师来主导,你怎么来主导?你有多少时间来主导?我觉得为什么不能也发挥老师的主体地位呢。在课堂上应该有学生和老师的双主体地位,老师的主体地位不是老师一堂课讲到底,面对普通班学生必须让他们紧紧围绕在我的周围,特别是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老师更应该根据高考的试题,了解教材中那些重要知识点在高考中是怎样考察的,重点考察什么知识点。如“实践决定认识”是重点,但高考怎么考?在高考中他往往给你一段材料让你判断是哪一种决定作用,因此在讲授这一内容时,要注意讲它们之间的区别。再如高考题中,常能看到这种问法一“谈谈你对某种现象的认识”,这类问题应该如何回答?要回答这个现象是什么?是好是坏?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会导致什么后果?我们应采取什么措施?这些问题光靠学生的主体地位,肯定是无法解决的。
最多设置5个标签!
如何增强政治课的趣味性课题研究 一、面向学生实际,有针对性的选用教学方法
快班的学生,成绩好知识面广,知识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较强,社会责任感强,不甘心局限于书本知识。对于他们要提前说明本框体的知识要求、能力要求,以方便他们自学。注意把知识同社会热点紧密联系在一起,提高他们分析热点的能力,提高他们的视野。
对于普通班学生,我们应该重在教材知识的把握。如何把握教材知识?关键是提高课堂的效率,一定要保证在课堂上知识要不断重现,知识的重现除了常规的新课讲解——习题巩固——知识复习的模式外,还应通过讲授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来表现出来。例如,在讲事物发展的原因、状态、趋势时,要让学生认识到这里运用的分析方法就是矛盾分析方法中的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质变就是矛盾的主次方面发生了转化;讲实践能够成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时,要联系实践的客观物质性特征和意识的能动性特征。讲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方式时,要注意区分国家职能和国家机构的组织活动原则。在这些知识的区别和联系中实现了知识的重现。
二、将生活融入课堂
在平时的教学中如果能够将生活中的所见所闻运用到教学中的话,则可让学生在“润物细无声”的状态中不知不觉掌握了知识,又增加了学习政治课的兴趣。如在讲“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时,我举例:陕西十大怪:“陕西十大怪,面条似腰带,锅盔象锅盖,碗盆难分开,辣子也是一道菜,泡馍大碗卖,板凳不坐蹲起来,房子半边盖,姑娘不对外,手帕不装头上戴,唱戏大声吼起来。”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陕西关中地区农作物以种植小麦为主,故有“面条似腰带,锅盔象锅盖”这样的饮食习惯。此外由于森林资源比较缺乏,邻里聊天,一般都是蹲着不坐。当然,“房子半边盖”也是基于节省木料的考虑。由于一年春冬季节常刮西北风,为了御寒防沙,老太婆们常把手帕顶在头上,这些奇特的民俗完全是由陕西地区的地理环境和生活条件决定的。
三、将故事引入课堂
故事因其浅显易懂,蕴涵深刻道理而颇受学生的喜爱,从而激发学生的想象和思考。如在讲“认识来源于实践”这一观点时,我讲了故事“莫泊桑买踢”,莫泊桑写一部小说要细腻描写被人踢的感觉,但他本人没有这种体验觉得实在难以下笔。于是他信步走上大街,遇一乞丐。莫泊桑迎上去言辞恳切地对乞丐说:“喂,请你踢我几脚吧?”那乞丐以为他神经不正常。莫泊桑继续陪笑,并从口袋掏出钱,请求乞丐踢他,乞丐见钱猛踢莫泊桑的屁股。莫泊桑忍痛回家,飞快记下被踢的感受。在学生哑然失笑的同时,老师适时提问:“莫泊桑记下的感受属于哲学中的什么?这种感受如何得来?“踢”在这里又指的是哲学中的什么?二者是什么关系?”老师的提问将学生带入思考的境界,学生结合课本内容得出正确的观点,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真正好的课堂带给学生的是享受,是欢愉,是精神的升华。将脍炙人口的诗词、饶有情趣的民谣、美妙动听的歌曲、诙谐幽默的漫画有机地融入教学当中,使学生在欣赏美、感悟美的境界中领会所学内容,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在讲矛盾这一知识点时,我用歌曲《北京人在纽约》歌词中有这样一段:“如果你爱她,就将她送到纽约,因为那里是天堂;如果你恨她,你也可以将她送到纽约,因为那里是地狱。”我及时设问:“为什么纽约既是天堂又是地狱?爱与恨又是什么关系?”从而引发学生思考,引出矛盾的概念及相关知识
四、思想政治课永恒的主题和灵魂就是理论联系实际
面对鲜活的社会生活,我们不能禁锢学生的思想。对于学生提出的触及社会生活的深层问题,必须靠一系列的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学生的主动思维,使其内部信息得到加工后,才能帮助他们解决思想上的困惑,也才能体现思想政治课的生命力,从而激发学生求知和探索的欲望。因此,作为教师,除了讲清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外,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学会理论联系实际,达到学以致用。因此,如何有效的理论联系实际对提高教学的时效性和趣味性很重要。引入乡土教育内容正是满足了学生这一需要,从而增强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兴趣。如讲高一经济学宏观调控中的市场经济的缺陷时,我就引用我县百合种植的兴衰为例。又如,如何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高三党性教育的重大课题,挑选家乡籍的先进人物,模范党员干部对学生进行教育,最容易引发学生的兴趣,他们更感到这些人物可亲、可信、可敬。
五、充分发挥老师的作用
在教学上提倡“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我觉得是教学方法上的最高境界,好似无招胜有招,但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老师来主导,你怎么来主导?你有多少时间来主导?我觉得为什么不能也发挥老师的主体地位呢。在课堂上应该有学生和老师的双主体地位,老师的主体地位不是老师一堂课讲到底,面对普通班学生必须让他们紧紧围绕在我的周围,特别是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老师更应该根据高考的试题,了解教材中那些重要知识点在高考中是怎样考察的,重点考察什么知识点。如“实践决定认识”是重点,但高考怎么考?在高考中他往往给你一段材料让你判断是哪一种决定作用,因此在讲授这一内容时,要注意讲它们之间的区别。再如高考题中,常能看到这种问法一“谈谈你对某种现象的认识”,这类问题应该如何回答?要回答这个现象是什么?是好是坏?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会导致什么后果?我们应采取什么措施?这些问题光靠学生的主体地位,肯定是无法解决的。
一周热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