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1-05 11:50发布
高中政治教学中常见的教学策略有哪些
高中政治教学中常见的教学策略有哪些 《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课题研究的意义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我们越来越关注每位学生的发展,要求教学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体现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特别是我们高中政治课的教学,这就严重地制约了学生主动性、积极性的发挥以及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这就要求我们不得不思考人尽其才、物尽其用的问题。学习一门思想政治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基本素质的提高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政治的教与学中,教师和学生都期望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与学的效果。目前,正在进行课程改革,课程设置的指导思想发生了变化、教材编排的指导思想发生了变化,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行为都要随之发生改变,否则就不能保证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 在课程改革轰轰烈烈展开的时候,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有很多精彩的教学范例。但为何浮华落尽,涛声依旧?个中原因有很多,但关键是:如何应对各种新课改理念做到融会贯通,逐步形成教师自身的教学理念?如何针对本校的实际情况来开展行之有效的教学改革?我们不禁自问:我们的教学有效吗?我们的教学有哪些不合理的存在?进而: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教学?怎样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据此,我们提出了“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这一课题方案,我们将着眼于促进学生健康、长远的发展,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生长和学习方式的转变,以分析和研究教师的教学行为为抓手,重建科学、合理的教学价值观,探究优化课堂教学的技术策略,从而大面积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期中,教师教得无味,学生学得无趣,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高耗低效,是教学中的突出问题。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进一步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已成为一个热门话题。我们的政治教学中普遍存在许多教师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收效甚微。部分教师仍延用陈旧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单调,语言交际意识淡漠,课堂缺乏情趣和动力。为此,政治教师们仍然肩负着不断探索优质高效教学方法的使命。 二、课题研究的界定 什么是有效教学?教学论专家余文森教授作过很通俗的解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学业上有收获,懂了、会了,产生兴趣了,问题就是这么简单明了。 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再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因此,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惟一指标。 策略:是一种行动的方针,或者是可以实现目标的方案集合。本课题研究实现有效教学,包括有效备课、有效课堂、有效训练、有效辅导、有效评价等各个环节。其中,有效备课是根本基础,有效课堂是教学核心,有效训练是重要依托,有效辅导是有益补充,有效评价是持续推进。课堂是有效教学的主阵地。其它教学环节都是围绕有效课堂建设进行系统而周密的教学设计。 教学也是科学。也就是说,教学不仅有科学的基础,而且还可以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于是,人们开始关注教学的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的理论基础,以及如何用观察、实验等科学的方法来研究教学问题,如程序教学、课堂观察系统、教师与学生的行为分析、教学效能核定的指标体系以及教学行为。有效教学就是在这一背景下提出来的,它的核心问题就是教学的效益,即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是高效、低效还是无效? 就有效教学理论而言,我们的前辈们做了大量的工作,但在具体落实上,我们发现还存在着普遍的不足。如何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完美衔接,并进一步发展我们的认识,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这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应该思考的问题 在新课程标准推广的时代大背景下进行有效教学行为的研究必然可以进一步推动新教育教学理念的推广与使用,进一步达到教与学的时代和谐。 三、课题研究目标 (一)提高高中政治教师学习新理论,接受新思想的积极性、主动性,不断提高其教育教学水平和综合素质,造就成有较强科研能力的学者型教师。 (二)培养高中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发展其个性特长和创新精神,使其学习过程由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探究、使学生能很好地掌握知识,发展能力,潜能得到最大化发展,可持续发展。 (三)探索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有效教学策略,形成一整套从教学管理到学生发展的切实可行的运行机制以及各种保障措施。 (四)着力提高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全体师生树立有效教学的意识,使学校的整体教学质量有明显的提高。 (五)总结学校实施有效教学的做法与经验,形成策略,对全市推广有效教学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四、研究内容 (一)有效教学的涵义 有效教学包括有效备课、有效课堂、有效训练、有效辅导、有效评价等。 1.有效备课。 2.有效课堂。 3.有效训练。 4.有效辅导。 5.有效评价。有效教学需做到以下几点: 1.教学设计精当。 准确解读教材与学生,能在把握学情的基础上对教材、教学资源进行加工提炼形成目标明确、重点突出、脉络清晰、方式灵活、学法指导切合学生实际的教学设计(高中每一课学生手上都应有学案)。同时,教学设计要把每一课教学的知识点与整个知识体系相联系并提出实现整体目标的教学策略。 2.讲课精炼有效,有效施教。 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按照“低台阶、小步子,大容量、快节奏,严检测、细矫正”的原则, 能抓住知识主线,做到层次分明,思路清晰,重点突出,讲练适度,组织严密。彻底改变“满堂灌”、“一讲到底”的落后教学方式,做到三个精讲――核心问题精讲、思路方法精讲、疑点难点精讲;三个不讲――学生已经掌握的内容不讲,讲了也不会的不讲,不讲也会的不讲。一般情况下,教师连续讲课把握在10-15分钟,做到精讲、互动、与媒体交流(包括学生看书、练习等)有机穿插进行,力求课堂教学的每一分钟都发挥最大效益。 3.主体作用发挥。 加强学法指导,努力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真正从接受性学习转换为自主性学习。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参与性,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在激励、鼓舞和自主中学习,掌握知识与技能,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一般情况下,每节课学生自主学习和训练的时间应不少于20分钟。 4.分层教学落实。 根据学生个性、认知能力、思维类型等差异,实行分层设计、分层教学、分层指导、分层训练。高中阶段要积极实行课程分层教学或走班制教学,使每一个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获得充分的最大化的发展。 5.师生关系和谐。 师生之间具有愉快的情感沟通与智慧交流,课堂里充满欢乐、微笑、轻松、和谐、合作和互动。教师与学生建立了一种民主、平等、尊重、温暖、理解的师生关系。教师的亲和力和教学艺术对学生产生积极影响,90%以上的学生喜欢学科教师并对这一门学科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6.教学目标达成。 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三维”目标落实,作业与练习当堂完成率100%,正确率90%以上;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有成功喜悦的学生达95%以上。 7.有效课堂有“三到” (1)心到——心中有人,心中有愿 何谓“心到” (2)情到——情系班级,班课合一 所谓情到,3)手到——敬畏规律,自主学习 手到,(一)教育调查法 通过问卷、听课、调研、座谈、教研活动等形式,观察了解、调查分析教师中存在的各种教学行为失误,归纳整理,从中分析比较,筛选出具有决定性作用的失误行为。 (二)参考文献法研究法 以科学的精神和求实的态度通过对文献资料搜集与整理、分析与研究对本课题进行科学认识。在此基础上,不断学习相关理论与专著,掌握研究方法,拓宽研究思维,并综合教育调查研究成果,互为参照,综合分析,形成心理层面和操作层面的失误行为分类与控制它的方法途径,构建实验假设。 1.我们查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如《思想政治教学与参考》、《思想政治教学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学》等,清楚地界定若干概念,借鉴、归纳前人在类似内容研究中的成果,正确处理好课题研究中批判继承与实践创新的问题。 2.在研究过程中,课题组全体成员努力学习有关专著和理论文章,特别是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全体课题成员认真学习了《走进新课程》、《新课程改革丛书》(6本一套)等,提高课题组成员的理论水平和认识,保持教学观念与行为的与时倶进, 3.使每一位成员真正参与研究,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是必不可少的。我们课题组成员都较全面系统地学习了《教育科研:从课题申报到成果发表》、《教师如何作质的研究》,促进了课题组成员研究水平的提高,逐步实现课题组成员的专业自主发展。 (三)教育实验法 以上述实验假设和教育理论为指导,运用科学实验的原理和方法,有目的的控制和操纵某些教育因素和教育条件,通过观测与所控制的条件相伴随的教育要素和教育现象变化的结果,来揭示教育活动规律。 1.选择实验对象,确定实验教师,保证研究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尽管在实验班的确定上,我们难以做到完全随机化,但我们注意到一味地挑选条件较好的班级、基础较好的学生搞实验,这是没有说服力的,更需要在一般条件下进行实验。 2.在理论假设的引导下,全体课题组成员就实验目标任务的设计、自变量的操作设计、因变量的观测设计、无关变量的控制设计组织管理设计作了充分地酝酿和讨论,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实验方案,形成策略性研究的思路。 3.在实验过程中,检验控制组与非控制组的课堂教学效益,每一次检测后及时召开研讨会,检讨进展情况,在实施过程中加以改进,完善假设,最后形成结题报告,归纳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若干条建议和做法。 此外,在课题研究中,我们还十分重视经验总结法的运用。要求课题组成员,每学年对其自身从事的教育活动过程加以回顾、反省、总结,通过分析和思考,将对教育措施、教育现象与教学效果之间的关系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形成阶段总结提交课题讨论。经验总结法通过对实践活动中的具体情况,进行归纳与分析,使之系统化、理论化,上升为经验的一种方法。总结推广先进经验是人类历史上长期运用的较为行之有效的领导方法之一。
最多设置5个标签!
高中政治教学中常见的教学策略有哪些 《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课题研究的意义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我们越来越关注每位学生的发展,要求教学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体现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特别是我们高中政治课的教学,这就严重地制约了学生主动性、积极性的发挥以及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这就要求我们不得不思考人尽其才、物尽其用的问题。学习一门思想政治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基本素质的提高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政治的教与学中,教师和学生都期望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与学的效果。目前,正在进行课程改革,课程设置的指导思想发生了变化、教材编排的指导思想发生了变化,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行为都要随之发生改变,否则就不能保证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 在课程改革轰轰烈烈展开的时候,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有很多精彩的教学范例。但为何浮华落尽,涛声依旧?个中原因有很多,但关键是:如何应对各种新课改理念做到融会贯通,逐步形成教师自身的教学理念?如何针对本校的实际情况来开展行之有效的教学改革?我们不禁自问:我们的教学有效吗?我们的教学有哪些不合理的存在?进而: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教学?怎样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据此,我们提出了“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这一课题方案,我们将着眼于促进学生健康、长远的发展,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生长和学习方式的转变,以分析和研究教师的教学行为为抓手,重建科学、合理的教学价值观,探究优化课堂教学的技术策略,从而大面积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期中,教师教得无味,学生学得无趣,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高耗低效,是教学中的突出问题。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进一步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已成为一个热门话题。我们的政治教学中普遍存在许多教师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收效甚微。部分教师仍延用陈旧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单调,语言交际意识淡漠,课堂缺乏情趣和动力。为此,政治教师们仍然肩负着不断探索优质高效教学方法的使命。 二、课题研究的界定 什么是有效教学?教学论专家余文森教授作过很通俗的解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学业上有收获,懂了、会了,产生兴趣了,问题就是这么简单明了。 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再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因此,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惟一指标。 策略:是一种行动的方针,或者是可以实现目标的方案集合。本课题研究实现有效教学,包括有效备课、有效课堂、有效训练、有效辅导、有效评价等各个环节。其中,有效备课是根本基础,有效课堂是教学核心,有效训练是重要依托,有效辅导是有益补充,有效评价是持续推进。课堂是有效教学的主阵地。其它教学环节都是围绕有效课堂建设进行系统而周密的教学设计。 教学也是科学。也就是说,教学不仅有科学的基础,而且还可以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于是,人们开始关注教学的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的理论基础,以及如何用观察、实验等科学的方法来研究教学问题,如程序教学、课堂观察系统、教师与学生的行为分析、教学效能核定的指标体系以及教学行为。有效教学就是在这一背景下提出来的,它的核心问题就是教学的效益,即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是高效、低效还是无效? 就有效教学理论而言,我们的前辈们做了大量的工作,但在具体落实上,我们发现还存在着普遍的不足。如何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完美衔接,并进一步发展我们的认识,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这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应该思考的问题 在新课程标准推广的时代大背景下进行有效教学行为的研究必然可以进一步推动新教育教学理念的推广与使用,进一步达到教与学的时代和谐。 三、课题研究目标 (一)提高高中政治教师学习新理论,接受新思想的积极性、主动性,不断提高其教育教学水平和综合素质,造就成有较强科研能力的学者型教师。 (二)培养高中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发展其个性特长和创新精神,使其学习过程由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探究、使学生能很好地掌握知识,发展能力,潜能得到最大化发展,可持续发展。 (三)探索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有效教学策略,形成一整套从教学管理到学生发展的切实可行的运行机制以及各种保障措施。 (四)着力提高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全体师生树立有效教学的意识,使学校的整体教学质量有明显的提高。 (五)总结学校实施有效教学的做法与经验,形成策略,对全市推广有效教学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四、研究内容 (一)有效教学的涵义 有效教学包括有效备课、有效课堂、有效训练、有效辅导、有效评价等。 1.有效备课。 2.有效课堂。 3.有效训练。 4.有效辅导。 5.有效评价。有效教学需做到以下几点: 1.教学设计精当。 准确解读教材与学生,能在把握学情的基础上对教材、教学资源进行加工提炼形成目标明确、重点突出、脉络清晰、方式灵活、学法指导切合学生实际的教学设计(高中每一课学生手上都应有学案)。同时,教学设计要把每一课教学的知识点与整个知识体系相联系并提出实现整体目标的教学策略。 2.讲课精炼有效,有效施教。 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按照“低台阶、小步子,大容量、快节奏,严检测、细矫正”的原则, 能抓住知识主线,做到层次分明,思路清晰,重点突出,讲练适度,组织严密。彻底改变“满堂灌”、“一讲到底”的落后教学方式,做到三个精讲――核心问题精讲、思路方法精讲、疑点难点精讲;三个不讲――学生已经掌握的内容不讲,讲了也不会的不讲,不讲也会的不讲。一般情况下,教师连续讲课把握在10-15分钟,做到精讲、互动、与媒体交流(包括学生看书、练习等)有机穿插进行,力求课堂教学的每一分钟都发挥最大效益。 3.主体作用发挥。 加强学法指导,努力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真正从接受性学习转换为自主性学习。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参与性,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在激励、鼓舞和自主中学习,掌握知识与技能,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一般情况下,每节课学生自主学习和训练的时间应不少于20分钟。 4.分层教学落实。 根据学生个性、认知能力、思维类型等差异,实行分层设计、分层教学、分层指导、分层训练。高中阶段要积极实行课程分层教学或走班制教学,使每一个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获得充分的最大化的发展。 5.师生关系和谐。 师生之间具有愉快的情感沟通与智慧交流,课堂里充满欢乐、微笑、轻松、和谐、合作和互动。教师与学生建立了一种民主、平等、尊重、温暖、理解的师生关系。教师的亲和力和教学艺术对学生产生积极影响,90%以上的学生喜欢学科教师并对这一门学科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6.教学目标达成。 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三维”目标落实,作业与练习当堂完成率100%,正确率90%以上;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有成功喜悦的学生达95%以上。 7.有效课堂有“三到” (1)心到——心中有人,心中有愿 何谓“心到” (2)情到——情系班级,班课合一 所谓情到,3)手到——敬畏规律,自主学习 手到,(一)教育调查法 通过问卷、听课、调研、座谈、教研活动等形式,观察了解、调查分析教师中存在的各种教学行为失误,归纳整理,从中分析比较,筛选出具有决定性作用的失误行为。 (二)参考文献法研究法 以科学的精神和求实的态度通过对文献资料搜集与整理、分析与研究对本课题进行科学认识。在此基础上,不断学习相关理论与专著,掌握研究方法,拓宽研究思维,并综合教育调查研究成果,互为参照,综合分析,形成心理层面和操作层面的失误行为分类与控制它的方法途径,构建实验假设。 1.我们查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如《思想政治教学与参考》、《思想政治教学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学》等,清楚地界定若干概念,借鉴、归纳前人在类似内容研究中的成果,正确处理好课题研究中批判继承与实践创新的问题。 2.在研究过程中,课题组全体成员努力学习有关专著和理论文章,特别是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全体课题成员认真学习了《走进新课程》、《新课程改革丛书》(6本一套)等,提高课题组成员的理论水平和认识,保持教学观念与行为的与时倶进, 3.使每一位成员真正参与研究,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是必不可少的。我们课题组成员都较全面系统地学习了《教育科研:从课题申报到成果发表》、《教师如何作质的研究》,促进了课题组成员研究水平的提高,逐步实现课题组成员的专业自主发展。 (三)教育实验法 以上述实验假设和教育理论为指导,运用科学实验的原理和方法,有目的的控制和操纵某些教育因素和教育条件,通过观测与所控制的条件相伴随的教育要素和教育现象变化的结果,来揭示教育活动规律。 1.选择实验对象,确定实验教师,保证研究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尽管在实验班的确定上,我们难以做到完全随机化,但我们注意到一味地挑选条件较好的班级、基础较好的学生搞实验,这是没有说服力的,更需要在一般条件下进行实验。 2.在理论假设的引导下,全体课题组成员就实验目标任务的设计、自变量的操作设计、因变量的观测设计、无关变量的控制设计组织管理设计作了充分地酝酿和讨论,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实验方案,形成策略性研究的思路。 3.在实验过程中,检验控制组与非控制组的课堂教学效益,每一次检测后及时召开研讨会,检讨进展情况,在实施过程中加以改进,完善假设,最后形成结题报告,归纳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若干条建议和做法。 此外,在课题研究中,我们还十分重视经验总结法的运用。要求课题组成员,每学年对其自身从事的教育活动过程加以回顾、反省、总结,通过分析和思考,将对教育措施、教育现象与教学效果之间的关系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形成阶段总结提交课题讨论。经验总结法通过对实践活动中的具体情况,进行归纳与分析,使之系统化、理论化,上升为经验的一种方法。总结推广先进经验是人类历史上长期运用的较为行之有效的领导方法之一。
一周热门 更多>